站在已经通过验收的匝道桥上,看着平整宽阔的沥青路,二航局深圳盐港东立交工程项目经理杜修荣自豪地说:“有3D技术赋能,我们把7.7公里的沥青路打造成了美丽优质的‘黑丝带’。”

盐港东立交工程是盐田港码头货运进出港重要通道,为4层、5路交叉大型枢纽立交,线路总长7.7公里,沥青摊铺总面积22万平方米。因该工程是深圳市首个预制装配化桥梁试点工程,又毗邻大梅沙、东部华侨城两个5A级景区,开工伊始,项目部要求必须控制好沥青摊铺精度,给市民带来舒适的驾驶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的沥青摊铺方式由滑靴系统和平衡梁系统组成,摊铺设备存在能源消耗大、噪声污染大、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传统摊铺也因人工测量难以达到高精度施工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模拟,项目团队选择了3D摊铺沥青施工技术,该技术由4个测量机器人、1台安装了2个360度徕卡棱镜和1套3D控制系统的摊铺机组成,将人工驾驶升级成智能驾驶,并通过3D控制系统车载装备,解决摊铺机轨迹重复问题,可将摊铺施工精度总体提高10%至15%。

相较于规范要求的10毫米厚度差,3D摊铺沥青施工技术把沥青厚度差控制在了5毫米内,路面平整顺滑,多次得到业主表扬。然而,随着夏季来临,深圳市开始了持续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摊铺机在作业时出现问题。原来,沥青摊铺在遇到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时,路面平整度就会很难控制。项目摊铺地段既有常年不见阳光的隧道,也有在阳光下暴晒的桥面,这使得摊铺机很难把握正在摊铺中的沥青温度,一旦出现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加重、路面压实困难、空隙率过大等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路面质量。

杜修荣立即叫停施工,召集项目团队讨论。项目总工程师陈超说道:“摊铺机主要是‘触觉’不灵敏,可以在摊铺机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增加一条温度‘感应神经’,实时感知沥青温度。”随即,项目团队对摊铺机进行改造,改装后的摊铺机可检测沥青加热罐、摊铺工作面等处的温度数据,传输到3D控制系统,经数据分析得到与沥青和路面温度相匹配的摊铺速度。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将隧道和高温桥面的平整度控制在3毫米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沥青摊铺工作接近尾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项目团队在上下桥面的匝道预测量中发现,由于匝道上下坡角度和转弯幅度存在一定差异,造成摊铺出现“小波浪”现象。这次,项目团队“开窍”了,杜修荣带领团队给摊铺机安装了支架感应器和坡度传感器。自此,上下桥面的匝道摊铺面坡度控制在万分之三内,“小波浪”问题得以解决。

如今,盐港东立交项目沥青摊铺已全部结束,“黑丝带”般的沥青路和大梅沙海岸涌动的白色浪花交相辉映。(中国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