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元旦夜晚,毛主席仍然在办公室处理着政务,这时周总理走了进来,毛主席头也不抬,对周总理说:

“你来得正好,听说前一段时间德怀给我发了一封电报,通信员拿给你看了,正好你跟我说说内容是什么。”

说完这话,毛主席却久久没有听到回音,他抬头看到周总理泛红的眼眶,心中顿感不妙,气氛逐渐凝重下来。

“主席,岸英他,牺牲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毛主席对着这封只有百余字的电报看了很久很久……

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为国牺牲了28岁的生命,可却没人知道他的真正死因,直到2020年彭德怀的绝密电报被公开后,关于毛岸英死亡原因的谜团才被揭开。

战场上的烽火英魂

1950年代,朝鲜战场上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有一位青年背着包袱冲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大声说着自己要去朝鲜战场为国奉献出一分力量。

这位青年就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此前他已经递交过好几次申请,但有一些同志认为主席的儿子去往战场不合适,每次都驳回了他的申请。

与这些同志相反的是,彭德怀总司令对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的请求大为赞赏,说他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同志。

毛主席也表示,他的儿子去往战场很好,既锻炼了孩子又培养了血性。

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毛岸英辞别了新婚的妻子,还告诉她,自己要去的地方通信不便,假如没收到信不要担心。

就这样,毛岸英背上行囊,毅然跨过了鸭绿江,奔赴到了朝鲜战场上。

在队伍里,毛岸英从不搞特殊,别人问起他的身份,他只说自己姓刘,是湖南人,去苏联留过学,还对种地颇有研究,俨然一个普通士兵的样子。

战场上生活条件恶劣,战士们的生活很不方便,每天的主食都是炒面,甚至时不时还要挖野菜充饥。

毛岸英却从不叫苦叫累,甚至还时常宽慰身边的战友要成大事必然要先经过磨炼,区区饿肚子的小事算不得什么。

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毛岸英就向战友们讲起自己童年捡破烂、卖报纸的经历,本该是辛苦的回忆却被他讲得妙趣横生,常常引得战友们哄笑。

渐渐地,战友们也被毛岸英的乐观所感染,不再抱怨。毛岸英还和战友们一起讨论种地的细节,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他讲得头头是道。

当时的少将军任荣出身于农村家庭,对毛岸英颇为感兴趣,两人常常凑在一起聊天,一来二去,两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还约定以后战斗结束了也要常常联系。

那么,毛岸英作为领导人的长子,为什么会对这些基层工作这么了解呢

坎坷的童年记忆

“喂!你们这俩小乞丐干嘛呢?来帮我把这几个破烂收了。”

女人的叫喊声唤醒了正在看着旧报纸的瘦弱小孩,他连忙起来利索得把破烂上称称好,算好价钱付给女人,再带着弟弟回到了他们住着的破屋里。

光看外表,没人能想象的出,他们两个正是毛主席的孩子,彼时的他们却沦落到上海,靠捡破烂为生。

这一切还要从1930年说起,当时大革命失败后,毛岸英的母亲被捕入狱,年幼的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

在水深火热的牢房里,毛岸英虽未受刑,但他每日看到母亲被严刑拷打,心中留

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

后来,毛岸英被救出狱,被外婆带到了上海投奔叔叔毛泽民。毛岸英常常问外婆什么时间能见到妈妈,可惜的是同年十一月,母亲杨开慧就被残忍杀害。

此后,毛岸英与弟弟最开始暂住在地下党员董健吾的家中,但由于董健吾的身份比较特殊,就将兄弟俩放到了熟人家中寄养,自此兄弟们辗转在各个寄养家庭中,有时还会被人打骂。

终于有一天,毛岸英带着弟弟毛岸青和毛岸龙离家出走,开始了五年的上海流浪生活。

在这五年间,弟弟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尝遍了世间冷暖,每日都吃不饱饭,所以就去做童工养活自己。

他们不敢和陌生人说自己的名字,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父母,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直到1936年,组织上的人才发现两兄弟的踪迹,负责找人的李云经过长时间的摸排终于找到了失踪的毛岸英与毛岸青,经过多番努力这才让两个孩子终于放下了戒备,乖乖跟着李云回到了她的家。

1936年的一天,曾收留过两兄弟的中共党员董健吾去到西安,拜托张学良帮两个孩子出国留学。

自此,毛岸英到达了苏联求学,并在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年,毛岸英化名谢廖沙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奔赴欧洲战场与德军战斗。

在战斗中,他坚定了保卫家国的革命情怀,加入了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6年1月,毛岸英决定回国。临行之前,斯大林听说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还亲自接待了他,并赠予他一把手枪。

回国后,毛岸英听取父亲的建议,去到农村同劳动模范吴有满在“劳动大学”进行学习。

在那里,毛岸英每天开垦荒地,虚心学习才能,播种、施肥等农活他和老乡抢着干,即使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在意,已然变成了一个地道的陕北农民。

经过了这些脚踏实地的锻炼,毛岸英了解到了基层民众的生活,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的思想觉悟再一次深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毛岸英坚决要求参战。

毛岸英说自己是曾参与过苏联卫国战争的“老资格”,理应为共产国际献出力量。

中央同意了毛岸英的请求,于是10月他就奔赴到了前线的战场,担任彭德怀总司令的秘书兼俄语翻译。对于上级指派来的工作,毛岸英总是出色的完成。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仅仅在一个月后,第二次战役刚刚开始时,毛岸英就在美军猛烈的轰炸下牺牲了,年仅28岁。

前几天还好好的人,转眼就埋在了黄土下。

1951年1月,彭德怀总司令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毛主席发送了一篇绝密电报,向毛主席告知了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毛主席眼眶湿了,他的手颤抖着点燃了一根烟,嘴唇翕动着想说点什么却又说不出来,最终只说出了一句催人泪下的话:

“唉,谁叫他是我的儿子呢。”

毛岸英去世后,彭德怀要求利用作战间隙到北京汇报朝鲜战况。

在仔细分析了朝鲜的战局与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后,彭德怀向主席道歉,认为是他没有做好防空的工作才导致毛岸英牺牲。

毛主席沉默了很久才对彭德怀说:“战争是残酷的,都会死人的,即便不是我的儿子牺牲了,还有别人的儿子也牺牲了,他们的父母怎么想,每一位战士的生命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搞区别对待啊。”

毛岸英是他第一个孩子,又是他最优秀的儿子,老年丧子怎么能不痛心,但是身为国家领导人,他只能强忍着悲伤把痛苦咽到肚子里。

毛岸英去世后,毛主席总是在办公室坐到天亮,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毛岸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并不知道他已经牺牲,常常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问公公毛岸英的消息。

毛主席心疼儿媳刚刚新婚就失去丈夫,总是对刘思齐说毛岸英的工作很忙,任务很重,不方便寄信,还同儿媳讲了他与毛岸英母亲杨开慧聚少离多的故事。

听到公公的宽慰,刘思齐也渐渐放下心来,不再追问,直到三年后,刘思齐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噩耗。

但令人奇怪的是,她作为毛岸英最亲密的枕边人,和其他人一样,也不知道毛岸英当时牺牲的真正原因。

烈火中永生

原来,毛岸英在部队时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名字,所以知道他身份的人不多,知道他牺牲原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的牺牲并没有在军中引起太大的注意。

第二次战役后,中央才公布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但当时毛岸英牺牲的真实原因依旧是处于封闭的状态,并没有直接明说。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人在给他清理遗物时,竟然在一处箱子里发现了几件衣服,经检查,这都是毛岸英的遗物。由此可知毛主席对自己孩子的思念。

也因此,民众在得知毛岸英牺牲后对他的死因也做出了多种猜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更有甚者说毛岸英非得在营地里炒蛋炒饭,火光吸引来了美军的轰炸机所以才投放燃烧弹。这些夸张的猜测明显不符合事实,简直荒唐至极。

又过了三十年,直到2020年,彭德怀向毛主席发的绝密电报被公开,这个谜团才终于被揭开。

电报中写到,毛岸英与其他三位参谋在房子内探讨作战事宜,这时美军突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为了抢救房中的重要文件,毛岸英与另一位姓高的同事未能及时跑出。

轰炸结束后,大家一边扑火,一边拼命寻找他们二人。历经多番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大家却只在灰烬里发现了毛岸英和高参谋被火焰烧焦的遗体

彭德怀知道毛岸英牺牲后,要来了一份电报纸,亲自向毛主席起草电报。这份电报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彭德怀却整整伏在桌子前踌躇了快一个半小时才下笔。

至此,七十年前的真相才终于被大众所知。

毛岸英牺牲后被葬在了朝鲜,期间,许多人提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安葬,却都被毛主席拒绝了,只说了一句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劝他的人看他态度这么坚决,也就不再说了。

1954年,毛岸英的遗体才被转移回北京移葬于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由郭沫若题写墓碑,背面的碑文刻着毛岸英的生平。

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不远万里从祖国各地赶来祭奠这位年轻的烈士,虽然他的肉体已经逝去,但他的精神已然永存。

结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国难当头,毛岸英挺身而出,他的牺牲既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休戚与共, 也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献身精神。

毛岸英这位年轻的英烈,尽管人生短暂,却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象征着革命一代的理想与牺牲,代表了那个时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热情和担当。

作为一个留学者,毛岸英在海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作为领导人的儿子,他没有利用特权,而是选择了和普通人一样艰苦奋斗的生活。

虽然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进步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励着后来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