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14日,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空气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息。这一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根据地内迅速传开: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竟然被大地主孙仲文残忍地杀害,而且是用铡刀分尸,身体被剁成了三段。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冀中军区下辖六个军区,兵力雄厚,威震一方。日军对这个军区都感到畏惧,不敢轻易进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地主竟敢对八路军司令员下此毒手,究竟是吃了豹子胆,还是另有隐情?
杨靖远
孙仲文,家住大赵村,是一个有着深厚田产的地主。他曾读过私塾,接受了中学教育,因此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乡绅。他心思缜密,善于观察人心,懂得如何笼络人心。
抗战全面爆发后,河北地区的局势动荡不安,土匪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孙仲文深感不安,他预感到未来的危险。于是,他将周围的土豪地主们召集起来,在大赵村的祠堂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各位乡亲,日本人来了,国民党跑了,土匪到处都是,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女眷和孩子们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孙仲文严肃地说道,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惶恐和紧张。
地主们听闻此言,都感到十分紧张和担忧,他们纷纷询问孙仲文该怎么办。
孙仲文眼见时机成熟,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看,我们只能联合起来,组织一支队伍,以暴制暴,才能在这乱世中求得自保。”
“好主意!您说得对,就这么办吧!”地主们纷纷表示赞成。
于是,孙仲文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联合附近几个村庄的地主们,组织起了一支规模上千人的民团队伍。他们打出了“自卫”的旗号。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孙仲文所率领的部队在蒋氏的眼中,起初是微不足道的。蒋氏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那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嫡系部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变化。
1938年6月,萧华率领的八路军部队东进至冀鲁边地区,他们在那里迅速行动,与当地的抗日力量联合,组建了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这支部队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冀鲁边地区的抗日烈火,很快,敌后根据地开始形成。
蒋氏对这支部队的崛起感到不安。他始终对我军抱有敌意,即使在日军占领了大片国土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对付我军,阻止我军的发展壮大。
他亲自坐镇,制定了一个秘密计划,名为“冀鲁联防”,意在防止我军在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发展。他指示河北主席鹿钟麟和山东主席沈鸿烈联合起来,实施南北夹击的行动,目标是将萧华的挺进纵队赶出冀鲁边地区。
鹿钟麟
孙仲文的部队,虽然在蒋氏的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此刻却成了双方争夺的关键。
于是,鹿钟麟根据蒋氏《限制异党活动之办法》,慎重地准备与孙仲文会面。他深知此次会面对策需要慎重,因为孙仲文是个狡猾多端的人。
鹿钟麟决定给他一张“第53游击支队司令”的委任状,以安其心,并告诉他:“你只要能对付八路军,我们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教官给教官。”这句话,是鹿钟麟的策略,他要用利益诱使孙仲文倒向他们。
孙仲文虽然对八路军心怀仇恨,但他自己实力不济,有贼心没有贼胆。然而,有了鹿钟麟这句话,孙仲文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贼心贼胆都有了,变得有恃无恐。他开始谋划一场针对八路军的阴谋。
1938年7月,孙仲文派出了500余人的队伍,气势汹汹地包围了位于盐山五区(现海兴县苏基一带)的抗日组织。他们荷枪实弹,杀气腾腾,在抗日区政府门口架起了机枪,对准了手无寸铁的抗日干部。他要求我方干部“拍屁股走人”,这种行径无异于强盗逻辑。
同时,孙仲文还指使手下在苏基、大赵村、丁村一带,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们深挖壕沟,高筑“城墙”,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孙仲文的行径不仅使得抗日力量无法顺利展开工作,更是对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孙仲文的行径,激起了挺纵部队指战员的愤怒。大家一致认为,不能让这颗毒瘤继续存在下去,必须采取行动割掉它。
对于这个问题,萧华在深思熟虑后,坚决地摇了摇头,表示他不能同意这项提议。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民族大义和国家前途被放在首位。萧华的目光坚毅,他清晰地阐述道:“大敌当前,中国人不能自相残杀。我们要坚守的原则是团结一致,抵御外敌。”
对于孙仲文的部队,萧华透过细致的分析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他指出,部队中有许多士兵其实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是被生活所迫才拿起了武器。萧华坚信,这些人心存良善,可以被争取过来,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力量。
因此,萧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谨慎和细致的策略。他决定先礼后兵,派遣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作为使者,前往大赵村与孙仲文进行沟通。
他期望通过杨靖远的劝说,能够说服孙仲文放弃敌视八路军的立场,与我们并肩作战,一同抗日。这是萧华最理想的局面,可以避免无谓的争斗和可能的损失。
如果无法说服孙仲文,萧华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他将会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抗日力量的团结和战斗力的最大化。
在接受了任务之后,杨靖远显得果断而坚定,只带着一名警卫员就踏上了前行的路。这个决定在政委那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急忙出面阻拦,提醒杨靖远这样太过于冒险,“至少带一个排去,这样太危险了。”杨靖远却只是笑了笑,他并没有轻视即将面对的危险,只是他对自己的判断有着充足的信心。
“大赵村又不是阎王殿,谅他孙仲文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杨靖远这样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的自信和果断。他的自信并不是盲目,而是在充分了解形势之后的判断。
盐山的五个区,孙仲文只控制了一个区即第四区,其余四个区都在我方掌控之下。他清楚孙仲文的实力,也明白我方在战略上的优势,因此他断定孙仲文不敢轻易对他出手。
事实正如杨靖远所预料的那样,孙仲文并没有对他动手,但是两人在谈判桌上并未达成一致的抗日协议。尽管如此,孙仲文还是展现出了他的务实一面,答应只要八路军通过他的辖区,可以通过。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杨靖远的第二次会面引起了更大的波澜。“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得知情况后,派人来兴师问罪:“好你个孙仲文,拿着委员长的军饷,跟八路军勾结,你这个司令还想不想干了?”
孙仲文在听到杨靖远的警告后,深知局势紧张,立即保证会对八路军出手。他心中暗自盘算,要给八路军一个深刻的教训。于是,孙仲文开始了一系列挑衅行动,不断向八路军发起挑战。
他不仅封锁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切断了他们的物资供应线,还派出手下袭击了八路军的区政府,残忍地活埋了几名干部。这些行动让孙仲文感到一阵快意,他觉得自己已经掌控了局势。
然而,杨靖远并没有被孙仲文的嚣张气焰所吓倒。1938年12月4日,他决定亲自去找孙仲文,向他提出严厉的警告。杨靖远深知此次行动的危险性,但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当杨靖远到达孙仲文的巢穴时,双方立刻剑拔弩张。孙仲文的手下们一个个面目狰狞,手中拿着各种武器,而杨靖远则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注意到孙仲文正站在一旁,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杨靖远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个笑容背后隐藏着什么。
就在双方即将爆发冲突的瞬间,杨靖远眼疾手快地冲向孙仲文。他用力抓住了孙仲文的胳膊,用尽全力将其控制住。孙仲文的手下们见状纷纷冲上前来,但杨靖远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让警卫用手枪对准了孙仲文的脑袋,带着孙仲文冲出了敌人的巢穴。
眼见双方在谈判中彻底谈不拢了,萧华深知此次谈判已无望,便不再客气。他当即下令,让杨靖远率领部下对孙仲文展开袭击,以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杨靖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接到命令后,他立即开始部署作战计划。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我军内部竟然出现了叛徒。这个可耻的叛徒竟然将杨靖远的作战部署泄露给了孙仲文。孙仲文是个狡猾的敌人,他利用这份情报,提前给杨靖远设下了致命的埋伏。
战斗打响了,杨靖远率领部下勇猛冲锋,却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之中。在激烈的战斗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