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汤继文

对于一座缺水城市来说,如何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答案是:水权交易,让每一滴水通过市场流动起来。

有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去年一年,我市完成9宗水权交易,交易水量总计168万立方米。其中华能辛店发电有限公司与阳煤集团淄博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80万方水权交易以20万元成交,创单笔最大交易纪录。

如此密集的水权转移,显示着这一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折射着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市是全国110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先天不足,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3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七分之一,全市水资源长期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严控背景下,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再分配,是缓解不同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有效路径。

从2021年全省首单水权交易在淄川落地,到2022年我市搭建水权转让网上交易平台,再到去年水权交易量井喷式增长,我市水资源市场的变革持续加速。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关键的主导和媒介作用。每年我市用水指标都下到各区县各企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计划指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时,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流通渠道。政府借助宏观调控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在严控用水总量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调节,实现水权流动和转移,打通了水资源二次分配的“最后一公里”。

水权交易,可以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模式正受企业追捧。以华能辛店公司与阳煤集团华肥公司水权交易为例。因临淄冬季供暖热源调整,华能公司新承接了3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导致当年度用水指标出现缺口。阳煤集团化肥公司进行升级改造,降产降水,年度水量指标尚有盈余,在严控区域用水总量指标不增加的前提下,两家企业双向奔赴,各解所难,实现共赢。而2023年年底山东金虹钵白化工向博山正普城市运营公司转让的55万立方米水权,则为前者及时清理了到期“库存”,也为后者化解了即将“超标”的风险。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背景下,水权交易对淄博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作为水资源市场的前沿性改革,水权交易将使水资源配置从单纯行政性指令向市场化机制转变。政府通过用水许可严控“增量”,市场则通过水权交易盘活“存量”。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并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方向转移,让每一滴水都不被辜负,实现价值变现。

水权交易,需要接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