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退为进,优化教师队伍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2024年北京丰台区将在“区管校聘”改革中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一时间,“教师退出机制”引发热议。
有人惊呼,教师“铁饭碗”要砸了,也有人表示这是任何职业都该有的科学机制。历经市场经济洗礼,我们对代表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理应早就“脱敏”了。流水不腐,各行各业都该有顺畅的流入流出机制,哪怕前缀是“教师”二字,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北京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的解释可知,教师退出机制一是针对少部分教师抱着“铁饭碗”观念“躺平”的现象,聘期内考核不合格,要么降要么走;二是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学校冗余人员进行清理,释放学校编制,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这些人员退出,不仅为家长和社会所乐见,教师队伍中的兢兢业业者恐怕也会拍手称快。能者上、庸者下,打造公平公正的职场生态,对教师来说是好事。
其实,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最近这些年,随着教师队伍人数的充裕和质量的提升,退出机制逐渐成为现实。南京、贵阳等多地此前已经开始探索教师退出机制。留住好老师、淘汰不足者,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的辛苦有目共睹,苦心孤诣、风光霁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是绝大多数,但是这些年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也时有所闻。极少数教师躺在编制里混日子,缺乏干劲闯劲;个别教师品行不端,败坏师道尊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作为“灵魂工程师”,良师让人一生感恩、终身铭记。而那些不称职的教师贻误的不止是孩子一时的学习成绩,很可能是孩子的一辈子。
理解政策用意须全面立体,“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从长远看,清退不是政策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把不合格的老师“请”出去的同时,也应该想办法让优秀的老师“冒”出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优化结构的同时,别忘了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的负担,回应老师们对各种挤占教学精力要求的“吐槽”,同时为好老师提供更多平台和机遇,让他们尽情展现新时代“园丁”风采。
确保被裁退教师体面退出,还要防止有心之人借题发挥,宣扬“百万教师即将下岗”之类的论调,煽动恐慌情绪。实际上,我国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相对多数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仍旧需要大量优质的专任教师。总而言之,用能进能出机制激发活力,守卫“师之道”,建设一支符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朝着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迈进的必要且关键的一步。
对部分人来说,是时候打破对一些职业的滤镜和幻想回归奋斗本身了。如今,还有不少求职者或家长把考到教师编制或者考上公务员,称为“上岸”。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打不破的“金饭碗”“铁饭碗”,没有一劳永逸的“岸”可上,只有高超能力、高尚师德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傍身技、护身符。(张萍)
来源:浙江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