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鑫垚最近有点烦。明明最害怕蜘蛛的她,现在多了一个出圈的称呼“蜘蛛女侠”。

这个乍听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称呼,来自一份全国大奖:半路出家的她,参与设计的“运动耦合的遥控八足蜘蛛机器人”(以下简称“蜘蛛机器人”)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机械设计”“仿真机器人”这样的硬核词汇,是很难和“软妹子”联系起来的。但秦鑫垚和她的“机器蜘蛛”,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女生不仅能学机械,还能学好机械。”这个浙江工商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四女生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定义。除了这只“机器蜘蛛”,她还做过自动播种机和夹蛋器,她享受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从0到1’,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害怕蜘蛛的女生

做出了会播种的“蜘蛛”

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贝因美楼门口,潮新闻记者见到了秦鑫垚,“实验室有点乱,有段时间没过去了。”

说是实验室,实际上是学院老师的办公室,不大的房间里,满满当当堆放着各种设备,几乎没有下脚的空间。一张五六米的长桌上,潮新闻记者一眼就看见了全身蓝色、造型奇特的蜘蛛机器人。

“这是不同于传统的仿生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采用八个连杆机构对称错位空间布局,实现了足部运动的耦合。”秦鑫垚一边操控蜘蛛机器人进行演示,一边给潮新闻记者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久没有调试,蜘蛛机器人走起路来已没有最初那般稳定,但“腿脚”依旧十分灵活。回忆起当初的制作过程,秦鑫垚仍然记忆犹新。

“大二下学期,老师建议我去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我就拉了几个同学,组成了团队。”秦鑫垚说,机械设计首先要有好的想法,“说实话,生活中我其实很怕蜘蛛的,但大家商量后,还是一致决定选择蜘蛛形态,主要是考虑到蜘蛛的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从想法变为设计图纸,再到制作出实物,过程并不容易。“零件都是通过3D打印制作的,实际存在误差,这就需要手工打磨。”秦鑫垚清楚地记得,在准备比赛的那几个月里,光是设计文本,她就和团队成员修改了二十多版。

“机械控制是一门高精密学科,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为了尽快制作出成品,秦鑫垚和团队成员常常熬到深夜,“有一次忙得太晚,教学楼都锁门了,我们最后是翻窗爬出去的。”这看似狼狈的经历,却是秦鑫垚大学四年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用单电机操控,后来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使用双电机更好一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改进,蜘蛛机器人成功“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利拿下全国一等奖后,秦鑫垚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和团队开始探索如何将蜘蛛机器人升级改造,增加更多实用功能。“我比较喜欢看《我爱发明》这类节目,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农用机器发明,这给我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论文后,秦鑫垚发现,以前的间作套种大都是人力播种,或者使用手提式播种机,比较辛苦,但市场上目前并没有小型智能足式的播种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比较小,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在间作套种模式下实现自动播种,比如在玉米地的田垄间种植大豆。”

在秦鑫垚和小伙伴的努力下,他们的蜘蛛机器人加入了播种模块和智能操控模块,成功做出了“蜘蛛播种机”。

“有了这只‘蜘蛛’,就可以帮助农民伯伯解放双手。”秦鑫垚看着自己手中的杰作,嘴角划过一个好看的弧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明不一定要“高大上”

有用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女孩子,为何会爱上机械设计?

秦鑫垚说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爸爸是做维修工作的,小时候家里电器坏了,都是他自己修的。”年幼的秦鑫垚喜欢陪在爸爸身边,看他修理电器,偶尔也会给他打打下手。

因为工作关系,爸爸平日里喜欢看《我爱发明》《机器人大赛》这类节目,秦鑫垚常常会陪着他一起看。

“可能种子就是那时候种下的吧。”秦鑫垚是个乐观且求知欲强的女生,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选择机械相关专业,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依然让她跃跃欲试。

“上工程制图课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二维、三维图像制作很有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秦鑫垚和团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举拿下了个人全能一等奖和团体二等奖。

似乎、也许……可以试试再走得远一点?就是这个单纯的念头,打通了秦鑫垚的“任督二脉”,让她在机械设计上越走越远。“从设计图纸到做出实物,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我很享受这种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鑫垚看来,发明创造并不一定非要“高大上”,只要对日常生活中有所帮助,就是好发明。“我觉得自己亲手去做出一件东西,可以很好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一边说,秦鑫垚给潮新闻记者拿出了她发明的便携式“自动夹蛋器”。“我小时候去乡下玩,看到鸡窝里有鸡蛋很想去捡,但总是担心被母鸡啄,有些鸡蛋还粘上了‘便便’,不太敢去拿。所以,我就发明了这款夹蛋器,方便拾取鸡蛋。”

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款夹蛋器的制作材料,都来自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比如手柄用的是废旧水管,制动的拉绳也是普通红色塑料绳。这个看似“无用”的发明,最终获得了浙江省第二十届“杰克杯”大学生机械竞赛三等奖。

“实际上,我是个学生物的。”秦鑫垚对自己在网络上的出圈,有点意外。繁重的专业课程、复杂的知识体系,曾让她感到局促与迷惘,“但我始终觉得生物和机械是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

“两手都想抓”的秦鑫垚,除了机械,在生物学科上也很出色。作为主要成员,她参与了《发酵参数对抗恩拉霉素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项目,获得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献血者、志愿者、支教老师……

“女侠”希望成为温暖的人

虽然常与“冰冷”的机器作伴,但生活中的秦鑫垚却是一个温暖的人。

17岁时,她曾给二十岁的自己写过一份信,约定成年后一定要去献血。在信中,年少的秦鑫垚写道:“十七岁最想做的就是成年之后马上去献血,这或许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助人方法。你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秦鑫垚完成了与少年时自己的约定,三年来,她不仅无偿献血1700毫升,还多次参与器官捐献宣讲,并登记了捐献意愿。

大学期间,秦鑫垚更是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累计700多小时的志愿时数,参与140余次的志愿活动。同时,她还利用暑期时间,前往台州农村参加支教活动。

“支教让我看到了校园外的艰苦与渴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支教期间,秦鑫垚还用自己拿到的奖学金,一对一帮扶失学女童。

“‘蜘蛛女侠’,这个称呼好像也很贴切嘛。”我们笑着打趣。

秦鑫垚连连摆手,有些害羞,“温暖是双向的,我读着那些孩子写给我的感谢信,心里也会同样很感动。我能做的事情很小,但我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

如今,秦鑫垚已经成功“上岸”,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关于未来,她也有了清晰的规划:“如果有机会,我还想读博士,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希望可以设计出实用的医疗器械,去帮助更多受病痛折磨的人。”

潮新闻 记者 杨渐 周逸 通讯员 林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