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开始的一种纪年方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批准颁行;农历壬寅年则是干支纪年,是我国历史上大约始于东汉时期的一种纪年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关于纪年的话题:共和纪年。因为它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距今已经2864年。

序章:正式纪年的开始

晋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当时一个叫做汲郡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卫辉市一带,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魏国魏襄王的墓葬。

有一个叫“不准(fǒu biāo)”的盗墓贼,在夜色掩护下挖开了这个魏国古墓。古墓挖掘后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不得了,金银珠宝那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居然在里面发现了一本名字叫做《竹书纪年》的书。

《竹书纪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比我们熟知的《史记》还早200年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提前到了夏朝。书中记载了一件可以与《史记》相互印证的事:周厉王以后,周朝有13年没有王。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公元前841年,大家便推举共伯和出来摄政,也就是代行王的职务,同时把他摄政开始的第一年,称为“共和元年”,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有正式纪年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书纪年》影本

一、共和元年:距今2864年

共和元年是哪年呢?如果按照公元纪年来计算的话,是公元前841年。

共和元年的起始点时间是公元前841年的说法,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被大部分专家学者所认同。

历史专家眼中,有一种历史文本叫编年史,也就是按照时间年代顺序把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这当然是很科学而明了的历史体例,也称之为纪年。世界上最早采用这种体例的,是中国编年史,《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此后的史学专家都以此为延续。宋代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也是采用这种编年史方式进行表述,这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始终坚守着编订纪年必须根据可靠历史资料的原则。而他当时掌握的可靠纪年资料,却又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便把共和元年作为中国历史准确纪年的开始。

梁启超在1922年所撰写的《最初可纪之年代》一文中说:“若采最谨严的态度,当宗《史记》,以西周之共和元年(注:庚申)为断,其年当西纪前八百四十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

当前史学界也是普遍认同这种说法,我们的历史课本也明确表述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正式纪年的开始。

当然也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争论。比如有的学者认为西周实行的共和年数为3年,而不是司马迁所说的14年,“公元前830年才是真正的共和元年。”

而这又牵扯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当时“共和执政”的真正含义,大家提出了共和执政的不同版本,最明显是《竹书记年》与《史记》记载的完全不同。

《史记》记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姬胡暴虐侈傲 、任用佞臣,把国家搞得民不聊生,人们在街上相见都不敢说话,而只能用“你懂得”的眼神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终于按捺不住,发动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最后,由两位大臣周公、召公出来收拾残局,大家推举他俩联合执政,史称“共和执政”,这也是“共和”一词的由来。

《竹书记年》的记载则与《史记》完全不同。《竹书记年》指出:“共和执政”不是指周公与召公,而是指一个叫“共伯和”的人名,此人的封地是共国,伯是他的爵位,和是他的名字。最后由他来执政,后世简化为“共和执政”。

很多史学家考证出土的文物,认为《史记》对于这件事的记载出现了错误。不过不管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共和”认识的记载是否有错,但是年份是没有错的,所以公元前841年,仍是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的纪年,而这距今已经286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迁与史记

二、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

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到现在,虽然计算时间为2864年,但这仅仅只是表示中国历史中有正式纪年的时间。

这段历史有点繁杂,不用着急,我们可以慢慢地分开来了解!

公元前841年起,到公元前771年止,这是西周的后半段(西周起始于公元前1046年)。

接下来是东周。公元前771年,中国西部的第一个部族——戎族,攻占了周的国都镐京,在骊山下杀了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依靠各国的援助做了天子,史称周平王,他不敢再住在镐京,于是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东迁到了洛邑,这便是东周的开始。直到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消灭东周国,周朝至此灭亡,前后共存在了约522年的时间。

公元前770年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发明了冶铁技术并得到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应用铁制工具,各地经济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有些诸侯的力量开始逐渐强大,他们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彼此之间不断攻伐吞并。到公元前403年,主要剩下了7大强国:秦、楚、燕、赵、韩、魏、齐。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这段时期,历史上又叫春秋时代,这一时期前后共存在了约360多年。

公元前403年后,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剧烈而频繁,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历史上将这段时期称为战国时代,前后共存在了约180多年,最后28年里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只传了二代,便在公元前207年灭亡,连头带尾只存在了1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

秦朝之后是汉朝,从公元前206年起到公元8年止,这一时期称为西汉,共存在了214年。西汉末期的汉平帝元年,耶稣诞生,如果按公元纪年,也就是公元1年。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23年,“新”灭亡,淮阳王刘玄在位了3年(23-25年)。从25年起到220年止,这一时期称为东汉,共196年。

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便是大家熟知的三国时代。三国时代从220年曹丕称帝起,到280年东吴灭亡止,前后61年。

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晋朝。265年至316年期间,前后52年称为西晋。317年至420年期间,全长104年称为东晋。

东晋灭亡以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到589年隋统一全国为止,前后170年。公元581年隋建立,到589年统一全国,618年又被唐取代,仅存在了30年。

唐朝从618年起,到907年止,前后存在了290年。907年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一直到979年宋统一全国,前后经历了73年时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从960年宋建立,到1127年这一阶段称北宋,共168年。1127年,发生了标志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历史事件,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到1279年这一阶段称南宋,共153年。

宋朝之后是元朝,从1279年起,到1368年止,共90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灭亡,前后经历了277年。明朝之后是清朝,从1644年入关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被推翻,前后共经历268年。

再往后的历史大家就比较清楚了。

那么没有正式纪年的中国历史,又有多少年呢?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讲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其实,在中国历史的正式纪年之前,或者说在公元前841年之前,中国历史还可以往前追溯很长一段时间。

公元前841年到前1046年,是西周的前半段(西周至公元前771年结束)。周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这些内容贯穿在大家熟知的封神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伐纣

周朝再往前是商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先商”,第二阶段称为“早商”,第三阶段称为“晚商”,相传17世31王,起止时间为公元前1600-1046年,共延续500余年。

回到前面所讲的《竹书纪年》上来,该书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我们不去讨论书中的具体内容,只需明确一点,就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从夏朝就开始了。

夏朝约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禹本来要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一般认为夏朝共传了14代、17后(夏朝的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前后共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北宋的邵雍还专门整理了夏朝年表,他说夏朝的年表应该在公元前2224年,这一观点仍旧影响着一些学者。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超过4000多年了。再往上推,大禹之上还有三皇五帝,虽然那不属于信史,归为传说与神话类,没有文字记载可考,但历史不会无缘无故就到夏朝,往前总有来源与过渡,所以中国历史至少是50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皇五帝

三、公元纪年:西方通用做法

耶稣诞生前的2000多年,中华民族就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经历了秦朝始皇帝统一中国,再往后经历了强大的西汉帝国。

耶稣诞生那年,西汉帝国的汉平帝开始坐上江山,当时中国正经历着朝代更迭,从西汉末年转向东汉,到汉光武帝刘秀31岁统治全国时,那年耶稣25岁。

耶稣诞生之前,欧洲国家也是采用多种纪年方式。比如罗马建城纪年,就从罗马城建立开始算起,通常认为其始年是公元前753年。还有奥林匹克纪年,就是按照古希腊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规律,作为一种容易识别的纪年体系,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届奥运会,所以这一年就被视作元年。还有执政官纪念等。

凯撒大帝作为一个成就很大的皇帝,打下了大片土地后,开始喜欢在文化方面做些文章。他重新修订了历法,并且用自己名字之中的一段命名,称为儒略历,在公元前45年正式颁布。

跟我们中国不同,西方的历史发展,一直都离不开宗教的影子,某些时候教皇的权利甚至比大国的皇帝更大。

这公元纪年恰恰就与宗教有关。在公元525年的时候,一个叫做狄奥尼西的基督教信徒,他为了推算7年后耶稣“复活节”的日期,就提议以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重新制定历法。

狄奥尼西的这个提议,被当时一手遮天的教会大力支持,并从此在教会中开始流行。后来,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在对儒略历改革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新的历法——格里历,公元1584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正式颁行,从此欧洲国家开始习惯性采用公元纪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列高利十三世与格里历的一页

公元纪年包括世纪、年代、多少纪元多少年等概念。每100年为一个世纪,百位数值前面需要加1,例如2022年为21世纪,公元前481年为公元前5世纪。年代和多少纪元多少年指10年一个年代,例如1949年可被称为20世纪40年代,同时年代内还可分为早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和晚期,每20年为一期。应该说,其纪年方式还是比较科学的。

经过几百年历史发展,公元纪年被世界国家逐渐采用。德国在1700年采用,俄国在红色革命结束后的1918年采用。

大清末代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中退位,中国封建王朝正式结束。为了证明从此后中国将迈入新的天地,当时的民国政府决定正式采用西方的公元纪年,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从此后我国的纪年方法,开始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召开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纪年为新中国的纪年方式,9月27日通过的第二项决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同时也保持了传统的农历纪年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除公元纪年之外,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还有一些宗教纪年方法,如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等 。另外还有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结语:为何不用共和纪年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当我们有文字记载传承文明,开始实行国家政治的时候,西方强国还处于蛮荒时代。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古代文明,都已断代化为历史的尘埃。而惟有中华文明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愈加熠熠生辉,这不仅是因为有文字记载传承,或许也有实行纪年后代代相传的一份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学习研究共和纪年,真正目的在于熟悉了解祖先历史,并在新的时代与时俱进地赓续传承。科学、通用、合理的一些方法,不管是我们祖先的还是西方引入的,只要对我们发展进步有利,都应该兼收并蓄的吸收,博采众长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