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肖家璧这个人物不简单,从书生到恶霸,再到土匪,最后成为人尽皆知的“活阎王”。只用半年时间,便让毛泽东、朱德、蒋介石深深记住。
一、
1927年10月22日,34岁的毛泽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距离井冈山会师仅有半年,这半年如履薄冰,不是因为蒋介石,而是肖家璧。
那时,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后不久,便带领红军向罗霄山脉进军,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的的确确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井冈山也成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一生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曾在进军井冈山前就土匪问题开会研究过,可即便如此,还是被肖家璧打了个措手不及。
23日,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部队缺衣少粮,急需进驻遂川西部的大汾镇。
肖家璧不知哪里得来的消息,带着三四百名靖卫团丁,对红军队伍发起偷袭。
一时间,大汾镇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原本就疲劳不堪的红军仓促应战,最后牺牲50余人,仅有的红军队伍被打成两截。
张子清带领的第三营混战中迷失方向,最终向湖南桂东方向突围;反观毛泽东这边,队伍仅剩30多人,这30多人全是4连的战士,个个英勇善战,可如今也尽显颓靡。
好在后面与一连汇合,人数增加至八九十人。
罗荣桓以及谭政,看着红军稀稀拉拉的坐在地上,吃着百姓给的一点点粮食,他们很清楚,现在正是生死存亡之际。
然而毛泽东却满面春风,悠然自得地笑着说:“肖家璧打个偷袭也挺好,把我们三个湘人一块打上井冈山咯!”
这里并没有夸张,《谭政传》里面就写到:“此时的毛泽东满面春风。”
虽然看上去很乐观,但从毛主席后期的做法来看,肖家璧确实差点把朱毛红军给干没了。
随即,毛主席突然站起来,看着随地而坐,士气颓靡的士兵说道:“大家站好队,我站第一名,曾连长,你来喊口令!”
大家伙听到毛主席的声音铿锵有力,似乎一瞬间就恢复了元气。
纵观毛主席领导革命的一生,他的领袖魅力一直都在,每次遇到最危急的时刻,他总能表现出临危不乱、信心满满、越挫越勇的精神面貌,给军队带来动力。
整顿好队伍后,毛主席开始分析肖家璧,称这次吃了大亏,工农革命军一路走来,没被国民党军剿灭,竟然差点被肖家璧这条恶狗暗算。经过这次分析,毛主席开始提防这些豪绅。
肖家璧为何如此针对朱毛红军?其实与朱德有关。
二、
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前脚刚踏上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随即便遭遇两股敌人的袭击,一股是国民党的正规军队,另一股是豪绅阶级的反动地主武装。
国民党军队自不必说,这些豪绅为何要插一脚?
因为红军每到一处,必然要打击地主的,尤其是在建立根据地时,如果想要巩固红色政权,这些地主阶级就是最大的阻碍。
例如江西的靖卫团和保安队,湖南的挨户团和团防局,都是由豪绅地主组成的队伍。
这些队伍中,尤以遂川县肖家璧和茶陵县罗克绍的攻击最积极,也最猛烈。
肖家璧本就是遂川县人,还是个知识分子,毕业于遂川高等学堂和南昌法政专科学校,用如今的话,妥妥的高材生。
1911年,肖家璧肄业,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接手了家族的丰厚资产。以往,肖家以生意为主,读过书的肖家璧,深知官商相护的道理,自接手那一刻起,便开始在遂川县积极揽下各种政务,结交官府。
动乱之年,肖家璧还花巨资购买军火,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家族事业以及自保,那无可厚非。
可肖家璧经常借此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当上了遂川县的土皇帝。
通过不断扩展自己的队伍,成功担任了警卫团团总一职,将遂川县化为“保护区”,强迫人民交保护费,就连途径的商人百姓也要交过路费。
1927年,肖家璧在“马日事变”中残害了许多共产党人士。这笔账算是记下来了。
后来红军在开展“农运”时,肖家璧的利益受损,不得不蛰伏南昌,随即被朱德发现,朱德派人将其抓获,关进牢房,而肖家璧的大部分资产也被充公。
同年6月,肖家璧因国民党军阀朱培德被释放,而后摇身一变,竟成了遂川县“清党委员会”主席。
满腔怒火的肖家璧,将所有的不满发泄到朱毛红军身上。这一点直到日后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