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北方冬日银装素裹,正是嬉冰戏雪的好时节。近年来,滑雪作为一种潮流运动走进大众视野,滑雪爱好者队伍日益壮大。基数大了,滑雪意外也时有发生。这个冬天,多条与滑雪有关的新闻冲上热搜:一位雪友从高级道失控冲下,连撞多人后,自己也倒地抽搐;网友挑战呲雪墙,不料直接将朋友铲翻;在某地医院骨科,雪友们打着石膏互相安慰……新闻评论区还有不少网友现身说法,有的受伤经历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痛,难怪有人说“雪道的尽头是骨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滑雪起源于我国阿勒泰地区,在距今上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踩着滑雪板追捕猎物。但现代滑雪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不少滑雪者的安全意识尚不到位。一次次“多么痛的领悟”不断告诫我们,在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护与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雪爱好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马鬃山滑雪场练习滑雪。图片来源:新华网

要做好身体上的“武​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滑雪属于高风险运动,据媒体报道,大多数意外险都将滑雪列入“免责条款”。面对较高的意外受伤风险,滑雪护具十分有必要。不论是“新手村”流行的小乌龟、大鸭梨防摔三件套,还是“高端局”玩家内置的护臀、护甲、护腕、护膝等装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护你周全。头盔、雪镜更是标配,可租可买,丰俭由人。此外,热身环节也常常被忽略。冬季温度较低、雪场更是低温,滑雪前要热身激活身体运动状态、调节关节的灵活稳定性。这些准备,都能帮助滑雪者减少受伤风险,更好享受滑雪乐趣。

还得做好心理上的“建设”。从高级道上飞驰而下固然令人神往,但初学者贸然上高级道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借助缆车上山容易,能否借助雪板下山,就得看滑雪者对平衡的掌握、对速度与方向的把控能力,不然就有可能落入“屁股刹”“爆装备”等危险状态。一般来说,雪场对初级、中级和高级雪道区域都有明确划分,每当想“晋级”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遇到坐在雪道中间穿板的雪友能否及时避让、被技术不熟练的“鱼雷”撞一下能否找回平衡、坡度大速度快时能否有效刹停等等。不少新手选择找具有资质的教练,在学习滑雪技能外,正确的摔倒姿势、受伤后如何应对等知识也十分实用。“长期主义”同样适用于滑雪圈,从“魔毯区”到“缆车区”不能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才是最快的成长。

滑雪还要求极强的规则意识。雪场虽然宽阔,但并非随心所欲。比如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的优先权,后方滑雪者应选择不危及前者的路线滑行;无论双板还是单板滑雪者,都应当让自己的滑行处于可控范围内;除非必须,滑雪者不应停留在雪道狭窄、视线受阻的地方,应尽快通过;如需要,务必在雪道两侧行走……不断精进滑雪技能的过程,也是不断遵从、实践滑雪规则的过程。只有心存敬畏、心怀规则,才能在畅滑中御风而行,享受多巴胺的持续浇灌。

滑雪,是姿态优雅的“贴地飞行”,也有着成长的隐喻。高低错落的雪道里,滑雪者不断出发,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向往自由,滑雪运动的魅力尽显。因为热爱,人们乐此不疲;也因为热爱,更应该保护好自己。希望雪道的尽头不是骨科,而是下一处精彩纷呈和下一次快意飞驰。

这正是:

雪道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稳拿金刚钻,再上高级道。

大家晚安!

(文丨巩育华)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