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娄道永 编丨灰灰 半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时间已然离去,事件影响深远。

2023年,三年抗疫后的第一个年头,寿险业大事接连不断,热点一个接着一个——3.5%、适当性、报行合一、分级……一桩桩一件件,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向。

转型,见证了新常态下整个行业面对压力与挑战的决心和努力。

回首2023年,寿险在变革的浪潮中前行,在挑战与机遇的交织中寻找平衡,在不断地适应中创造新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影响整个行业的大事——

1

-Insurance Today-

第一件

新保险合同准则正式执行

寿险公司收入将大幅度下降

2023年1月1日起,新保险合同准则(I17)正式开始执行,各A+H股上市的保险公司按照I17规定追溯调整保险业务相关22年数据。新准则要求保费收入分期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收入水平及来源和经营成果。有利于增强会计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可以更真实的体现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偿付能力。结合当前的转型背景,长远看,这不失为又一催化剂。

2

-Insurance Today-

第二件

新型保险产品信息披露新规实施

规范保单利益,防利差损风险

2023年6月30日起,《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保险公司万能险采用最低保证利益与万能结息利益两档演示未来保单利益,且用于利益演示的假设结算利率分别不高于最低保证利率和4%;

分红险采用保证利益和红利利益两档演示未来利益,且用于利益演示的利差水平分别不高于0、4.5%减去产品的预定利率;

投连险采用乐观、中性以及不利三档情景演示未来保单利益,且用于利益演示的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高于6%、3.5%和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该规定间接引导了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联想多年存在人身险产品销售问题,这不仅防范了监管担忧的利差损风险,也将是很好的客户预期管理,增加买方与卖方的信息透明度。

3

-Insurance Today-

第三件

维持了10年的3.5%预定利率终结

“炒停”引爆上半年市场

保费收入大幅增加,预定利率下调

传统寿险产品维持了10年的3.5%预定利率终结。2023年4月,陆续有寿险公司接到监管窗口指导,要求调整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定价利率3.5%的产品将不再批复。

在保障型产品的保费上升、储蓄型产品的保证收益率下降的市场预期中,整个寿险行业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炒停售”,叠加寿险公司改革转型、销售环境改善和利率下行趋势下居民储蓄需求爆发的影响,3.5%的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产品等保证收益类的保险产品抓住了市场的最后一波红利,引爆市场,也导致了2023年保险销售的过山车的局面。

2023年上半年,寿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8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3.38%,大幅扭转延续了三年的增长颓势,实现久违的两位数增长。

2023年7月,各家寿险公司接获监管通知,要求在7月31日24点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3.0%的保险产品,以及保底2%以上的万能险产品。自此,寿险产品告别3.5%预定利率时代,普通型、分红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分别调整为为3%、2.5%,万能险最高保证利率不高于2%。8、9两月保费收入增长开始回落,并延续到年底。

截至9月底,寿险公司共实现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0147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较2022年同期提升9.7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预定利率下调,短期内寿险公司不可避免地出现销售疲弱、保费收入波动的情况,但长期来看,有利于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缩小价格战的空间,提升利润水平。尤其是在当下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对主要依靠利差存活的人身险行业,可进一步改善经营质量,维护行业稳健发展。

4

-Insurance Today-

第四件

税优健康险范围扩大

惠民保发展稳定

创新支付健康险产品持续探索

2023年7月6日,金监局发布《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23年8月1日起,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将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同时将相关产品的被保险人群体扩大为投保人本人、其配偶、其子女和其父母。允许并鼓励寿险公司针对既往症人群设置不同保障方案,开发保障额度更高、 责任更丰富的产品,鼓励开发针对老年人等人群的产品。

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的284款惠民保产品中,211款产品正常运营,占比约为74.30%,73款产品已经停止销售,约占25.7%, “一地一策”仍为惠民保产品的主流运营模式。多地惠民保产品在维持原保费不变的情况下,对保障责任进行了升级。

创新支付是各参与方在医保支付和个人支付之外来寻找新的支付方的模式,行业内的第三方科技公司、保险公司和医药服务机构探索以医药公司付费为主导,保险科技三方平台作为执行方,将保险产品作为一个工具,来帮助患者降低经济压力,同时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享受到更新的诊疗方案。相关各方正积极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上述通知是金监局成立后发布的首个涉及寿险公司业务领域的红利政策,整体上放宽了税优健康险产品设计形态,给予了更大的产品设计空间和更多的自由裁决权,有望提升寿险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信号意义极强。

创新支付健康险产品中的参与方需要明确创新支付产品的属性和定位,遵循保险基本原理,与健康险相关的哪些业务方向是可以继续深耕的,值得探讨。

考虑到被寄予极大期待的健康险业务,近两年陷入增长瓶颈,连续两年增幅在2个百分点左右,这一政策的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5

-Insurance Today-

第五件

全渠道推广

寿险行业“报行合一”

2023年8月22日,金监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要求各寿险公司应据实列支向银行支付的佣金费用,佣金等实际费用应与备案材料保持一致,严格执行佣金费用“报行合一”。

10月9日,金监局发布《关于银保产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通知》),强调寿险公司 “报行不一”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0月20日,金监局在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要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全面推行“报行合一”,是对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和销售行为的规范,是监管管控寿险行业费差损风险的一个“管理抓手”,是对寿险行业深层次的调整,短期看将对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对2024年开门红,但从长期来看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6

-Insurance Today-

第六件

保险销售新规全面规范销售行为

保险代理人分级分级管理也将开始

2023年9月28日,金监局正式下发《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谁能销售保险产品、怎么销售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和保险消费者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各自要履行哪些义务等。《办法》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3年11月中旬,《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以下简称《标准(讨论稿)》)发布,酝酿已久的保险代理人分级制度跨出实质性的一大步,全行业的代理人分级管理及专业化建设大幕拉开在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两项制度将对寿险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前者将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密切,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从源头治理,规范保险销售行为,统一保险销售行为的监管要求;后者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分级管理,可以提升保险代理人晋级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行业内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提升保险消费者的满意度。

7

-Insurance Today-

第七件

各销售渠道大都高速增长

但个别差异巨大,银保从高光到停滞

2023年前7个月,大多数公司的多个渠道都实现新单和价值高速增长,甚至极其罕见地提前达成各项任务。个险渠道重现强势增长,银保渠道表现强劲,传统中介持续猛进,互联网渠道花样翻新,但电销渠道大幅萎缩。

在个险渠道转型及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保渠道以其具有高频触达高净值客户的天然优势,展现了超强的“带货能力”,在高佣金刺激叠加增额终身寿险热销的作用下,一路高歌猛进,上半年里成为寿险业务贡献最大的渠道。

据不完整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银保渠道总保费为10,219亿元,同比增长29.26%,占上半年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的43.90%。其中,五家A股上市系寿险公司的银保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收入268.43亿元,同比增长61.71%;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21.45亿元,同比增长7.7%;人保寿险银行保险渠道原保费收入为443.37亿元,同比增长12.9%;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68.3亿元,同比增长18.1%。

下半年监管要求银行渠道 “报行合一”杜绝“小账”, 短期银保渠道业务受挫,发展停滞。而电销渠道面对2023年的市场热潮,虽不是毫无作为,但依然几近消声灭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各种新政实施和市场环境变化中,个险渠道的重要性或进一步凸显;银保渠道先高光闪耀后遭遇挫折,但长期看银保会形成新的业务平衡点,实现健康发展。

电销渠道在网销渠道冲击、获客成本加大、监管趋严、销售误导问题频发等因素交织下,既没有能成为核心能力的经营积淀,又逐渐丧失机构与人力规模的支撑,再加上有关电信诈骗的高度关注与防范,也打击了电销渠道,电销渠道处境艰难。

8

-Insurance Today-

第八件

永续债成为寿险公司融资新渠道

财务压力巨大

资产端、负债端都面临诸多压力和风险

在资产端,早期投资的非标资产的隐患存在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潜在的风险。权益市场的低迷影响了寿险资金的超额收益,股权投资压力持续存在,如果超额收益无法实现,投资型保险产品,如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将很难维持。此外,寿险公司的资金大部分会投资在固定收益产品上,利率下行给保证收益类的产品带来了利差压力。

在负债端,寿险准备金对国债收益率非常敏感,750天国债利率下降使准备金负债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润下降,进而引发偿付能力的下降,该影响是不可控的。

2023年寿险公司资金补充需求依旧高涨。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后,整个寿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影响,截至2023年9月末,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从212%下降至109%,新增注册资本及债权融资需求显著提升。2023年11月以来,寿险公司开启永续债密集发行的节奏,截止2023年底,累计发行债券规模超千亿元。永续债成为寿险公司债权融资新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2023年上半年3.5%定价的保单业务高歌猛进,看似寿险市场业务形势一片欣欣向荣,但投资市场上非标资产的隐患、权益市场的低迷,利率的持续下行等都会导致长期的利差损风险加剧,寿险公司总公司资金应用、风险管理部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寿险行业的偿付能力和持久稳健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

一直以来,发债都是寿险公司“补血”的重要渠道,永续债更适合用于长期负债管理和资本规划,有着较长的久期和稳定的回报率,能够满足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的需求并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9

-Insurance Today-

第九件

增额终身寿、年金险一路高光

分红产品再获关注

税延养老险与个人养老金产品衔接

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2023年寿险市场上,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产品等保证收益类的保险产品扮演了市场主角角色,尽管经历了3.5%停售出现“过山车”局面, 3.0%的普通型保证收益类的保险产品依然是香饽饽,尤其是现金价值高、保单较为灵活、可灵活减保领取现金价值的增额终身寿险关注度不减。

在银行利率不断下调的形势下,分红年金险具有能够锁定终生保障固定利益的同时,实现财富增值的特点,这使得分红险产品再度获得大众关注,不少头部寿险公司推出了新的分红险产品。

2023年9月5日,《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的正式下发,标志着试点了五年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完成历史使命,各家试点公司停止向新客户销售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并支持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变更为个人养老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未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的试点公司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则不得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

而商业养老金产品,定位于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惠性、创新性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具有支持和补充的作用。根据《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国民养老等4家参与试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银行持续降息,居民将持续“挪储”至保险,将养老钱、教育金放到以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为代表的长期储蓄型保险产品上。而大众对养老资金储备工具长期、安全、稳定现金流入的要求,与分红保险保值增值,满足长寿时代财富管理需求的功能契合,这会使分红产品有扩大市场规模的想象空间。两者会持续作为主流产品主导寿险市场。

个税递延养老险与个人养老金的并轨,完善了第三支柱建设,也将推动保费的长期增长。而商业养老金锁定+持续”双账户不仅做到了资产配置更加灵活,也能够最大化地保障客户利益。

10

-Insurance Today-

第十件

资本流转又加速

发生数十起股权变更事宜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61家保险公司发生78起股权变动,其中:涉及股权转让的共15起;股权挂牌转让的涉及22起;司法拍卖的涉及7起;增资扩股共涉及34起;还有32家险企宣布了增资扩股计划,拟增资总额达到534亿元。

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多家央企加速了回归主业的动作,纷纷转让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评

2023年问题公司的处置明显加速,明天系几家公司已经收尾,其他公司也加速明显,不时有消息传出。外资控股的合资独资寿险公司日渐增加,国企退出……综上展望,作为影响保险公司的基本要素之一——资本的流转、资本格局的改变,也势必会在保险公司经营层面引发更多、更深层的变化。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站 | 快手 | 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