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同时欢欢和老公都是家里的独子,两家离得比较远,每年快年关的时候,她们都因为去谁家过年而产生争议。

去年她勉为其难的带着孩子去了乡下的婆婆家过年,现在农村的年味也没那么浓烈,年三十吃完饺子,本来一家人是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婆婆嫌堂屋冷,早早上床睡觉去了,老公看了一会儿也跑出去串门去了,娃也早早哄睡了。

她自己一个人守着电视,看着电视机里快乐祥和的歌舞表演,感觉落落寡欢。

快十二点的时候,她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了个电话。父母也是冷冷清清过了个除夕夜,强熬着节目看完,也准备洗漱睡觉了。

无论是身处异乡、还是亲友团聚,无论是热热闹闹、还是略显冷清,现代人普遍感慨:年年过年,越过越淡。

为什么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呢?同样是过年,为什么以前人们的心理期待、欢喜程度会高出很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一年四季最值得期待的日子就是过年了。

进入腊月就是年。尤其是喝了腊八粥之后,人们就开始张罗着准备年货、筹备过年的各项准备,而孩子们也在掰着手指头盼望新年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到了腊月二十三,北方意义上的小年,这时候的年味已经很浓了;尤其随着特定的仪式感“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过完,人们还在恋恋不舍的回味着年的余味,开始期待着来年。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的春节,仿佛年味越来越淡。新年的到来似乎不那么隆重,孩子们也越来越对新年“无感”了。

① 生活压力变大

随着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

不像农耕社会,秋收冬藏,一年四季走到冬天,人们没有额外的农活忙,于是可以全身心的张罗着过年的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无论是事业公务人员,还是外出务工的人们,一般到年跟前才放假回家,有的甚至还要坚守到大年三十,有的过年期间还要安排值班留守。

当大部分人没法参与、没有时间操办过年的事,导致家里的年味感觉变淡了。

② 快乐渴望变小

过新年、穿花衣,以前生活不富裕,孩子们盼望着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去平日去不到的地方,放鞭炮、看花灯,对过年的种种渴望都可以在新年中得到体验和实现。

现在人们随时可以买新衣服穿、想吃的东西也不必等到过年才可以享用,而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传统的过年节目也不再新鲜;

还有一些地方限制放烟花炮竹,冷冷清清一片,年味就显得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 认知理念变淡

随着洋节日以及市面上商家各种店庆、周年庆,似乎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在过节。

人们对过年的认知理念也变得寡淡了,虽然过年也是作为一个重要节日准备,但是在具体对待和实施上,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了。

有很多家庭趁着过年出去旅游,认为是难得的一个小长假,并没有当作中国的传统节日对待。

④ 程序仪式感缺失

年味是积攒出来的。从农历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很多中国传统习俗在里面,几乎每天都会一些节目和活动,迎接新年、准备新年以及过年当中。

无论是祭灶、杀猪宰羊还是蒸馒头、贴春联、守岁,亦或是拜大年、走亲戚、看花灯,一路走来,既有程序感,又有仪式感,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和见识,内心自然是十分欢喜,难怪年年盼着过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体会不到“年味儿”,是童年的一种缺失

仪式感,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的整个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串联而成。

仪式感是获得生活意义的重要因素;缺乏仪式感,孩子的生命就会寡淡无味。

不只要在孩子的生日、升学日等重要节日给予关注和庆祝,在一些传统有意义的节日里,也要带孩子一起好好过、好好感知,让他们体会到民族自豪感,感受到家庭温暖祥和的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这样做,帮孩子找到久违的“年味儿”

美国某机构曾调查显示:幸福感越强的孩子,未来会变得越优秀,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会个不够好、在事业上更容易成功。

而幸福感的获得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传统仪式感所带来的感受。

如此,春节作为最大的一个传统礼仪节日,不仅仅意味着休息放假、亲人团聚,更是建立孩子幸福感、培养其仪式感的重要时机。

第一,带孩子回家过年、切身感受浓烈的节日氛围

无论身处何地,回家过年,是最美的风景。

带孩子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一起团聚,打扫房子、贴对联、包饺子,为过年做准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让孩子感受浓烈的节日气氛和祥和的家庭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和孩子一起学习过年习俗知识,践行程序仪式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过年就是辞旧迎新的重要节庆,带孩子一起学习习俗知识、总结过往一年的所得所失、展望新一年的良好愿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家庭活动。

现在的孩子离传统习俗越来越远,作为家长,我们要带领孩子重新梳理认知,让孩子通过所看、所得、所感去重新认识身边的世界和人。

让孩子不忘本,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在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推荐一本非常适合过年给孩子看的科普读物《我们的节日:中国年》3D绘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非常适合3—10岁的孩子阅读观看,作为亲子阅读绘本,2岁左右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带她一起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有趣有料:

整个绘本以时间线为轴,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立体生动的给孩子科普年俗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到春节起源时,告诉我们这是源自上古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祭祖活动,配合这一解说的,是一个立体楼阁建筑,里面有少数民族人们载歌载舞,还配有一些舞狮、放烟花等民俗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南北方的“小年”差异,元宵节的看灯活动,都进行了历史人文的科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有情有感

这个绘本以除了介绍过年的习俗,还介绍了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大的传统节日,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 颜值担当

这个绘本非常“打眼”,3D立体设计,打开一种惊艳的感觉扑面而来,硬皮包装,孩子走到哪带着也不会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的立体图案生动有趣,各种习俗场景直观的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在内外的熏陶下,感受过年的气氛,领略中华民俗的精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立体场景,独特视觉盛宴。过年,给孩子建立必要的仪式感,非常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有2—10岁的孩子,可以给娃备上一本,在立体书中建立文化自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前预祝大家都有一个欢乐祥和的中国龙年。

没有“年味儿”的年你还期待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