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邓艾率军逼近成都。

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国灭亡。

此时,姜维所率的蜀军主力仍在,得知后主投降的消息后,将士们郁闷得拔出刀剑劈石头,很不甘心。

此时,虽然汉中已失,但是,蜀国仍然拥有一定的地盘、人口。

看起来,蜀国至少仍有一战之力。

那么,后主不降,蜀国是不是还有一线生机呢?

蜀国的“剩余力量”

后主投降前,蜀国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地盘上,武都、阴平、汉中已失。

军力上,留守汉中的蜀军已经基本被歼(由于姜维将主力放在沓中,因此汉中守军兵力不足3万);诸葛瞻部也已被歼(兵力不详)。

经济上,魏军攻取阳安关后,蜀军在汉中储备的粮草、物资已悉数被魏军所获。

可以说,这一次,蜀国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但是,蜀国仍然有继续抵抗的物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盘:蜀国的地盘,大致分为汉中、巴、蜀三个部分。

汉中虽失,但巴、蜀仍然相对完整。其中,蜀有六郡,巴有五郡,皆相对完整。

此外,南部的南中七郡,也在蜀汉控制下。

可以说,蜀汉的大部分领土,仍然完好。

经济:蜀国的经济中心,在巴、蜀两地,此时仍然相对完好。

成都、江州,两个政治、经济上的中心城市,仍然为蜀汉所控制。

军事:损失不小,但精华仍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的野战主力,就是姜维所部,当时正驻于剑阁与钟会相持,兵力约5、6万。

此外,南中霍弋部的兵力也不俗;永安罗宪兵力虽不多,但后来也能独抗吴军数月!

所以,蜀国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至少从领土、经济、军事实力上看,他们仍然拥有继续抵抗的条件。

那么,后主不降,蜀汉还能坚持下去吗?

有机会击退邓艾,但这没有决定性意义

后主投降前,邓艾已经逼近成都。

蜀汉要挡住邓艾,需要两个条件:1、刘禅坚持守城;2、姜维及时回援。

姜维军队如果迅速回援,击退邓艾是不成问题的。

唯一问题是:刘禅能不能在成都抵抗邓艾,坚持到姜维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留守成都的部队中,有相当部分跟随诸葛瞻一起,在绵竹被邓艾歼灭了。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明确知道刘禅在成都的兵力,但是,非常明显的是:成都的守备力量确实是不足的。

但是,要坚持一阵,并非没有可能。

邓艾是远道奔袭而来的部队,兵力不过万人,而且,人能过来就已经是奇迹,不可能携带攻城器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邓艾要再伐木造器械,需要耗费时日。

成都的常备军虽然不足,但毕竟拥有高大坚固的城墙。

如果刘禅抱定抵抗到底的决心,发动城中百姓抵抗,虽然不能野战取胜,但登城抵抗,仍然可能坚守一阵!

此时,成都国库,仍有米40万斛,金银各2000斤,锦绮彩绢各20万匹。这个数字确实有点寒酸,但用于紧急坚守一阵还是足够的。

我们不能说刘禅坚守就一定能成功,但是,至少是有相当机会坚持到剑阁主力回援的。

而一旦剑阁主力回援,邓艾能全身而退就已不错,要继续在成都附近相持是不可能的。

所以,刘禅不降,蜀军是有相当机会击退邓艾,暂时保住成都的。

但是···这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即便邓艾此时退军,他也已经超额完成了自己的战略设想!

“重关”之险已失,蜀汉失去了坚守成都平原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艾在上书请求执行“偷度阴平”之策时,提出的设想是:我偷度阴平,以奇兵冲击蜀国的腹心地区。如此,剑阁守军必然从剑阁撤往涪县阻击我。那么,钟会军就可以“方轨而进”,进入坦道!

显然,邓艾“偷度阴平”,其意图在于迫使姜维回援,使钟会可以突破剑阁,“方轨而进”;至于逼近成都,一举迫降蜀汉,原本不在邓艾计划之内,属于“远远超出想象的胜利”。

所以,只要姜维回援,邓艾的计划就已经成功了!

事实上,即便刘禅不降,邓艾的计划也已经成功了。

事实上,自诸葛瞻军覆灭后,姜维就不再能收到后方的消息,只听到传闻。因此,姜维遂率军回援成都。

到得到后主投降消息时,姜维已经在回援路上,而钟会也已经突破剑阁抵达涪县。

所以,即便后主不降,邓艾不破成都,邓艾的战略设想也已经完成:魏军主力成功突破剑阁天险!

我们知道,蜀汉以一州之地对抗强魏,所依仗的地理条件,就是“重关之险”。

随着汉中、剑阁的接连丢失,蜀汉的“重关”之险已经彻底被突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蜀汉立国的“地利”已经彻底丧失!

即便邓艾不能破成都,钟会率领的伐蜀军主力也已经进入成都平原,魏伐蜀军主力要进军成都,已经再无阻碍!

钟会大军,在进入汉中前,其拟定的作战方式就是:分散以掠野,集中以屠城。既具备因粮于敌的能力,也具备集中攻城的条件。

进入富庶的成都平原,魏军可以“分散以掠野,集中以屠城”,因粮于敌,既能补给,也能便利地迅速组织起对任何坚固据点的攻坚作战!

姜维回成都,击退邓艾这支“偏师”是问题不大的,但是,要击败钟会的魏军主力,是基本上没有机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即便后主不降,姜维及时回援,最多也就是驱逐走邓艾,然后···

总之,成都平原,是保不住了!

如果刘禅有其父亲刘备一般的坚定斗志,也只能是离开成都,撤到其他地方继续组织抵抗!

还能坚持多久?

在下定投降决心前,刘禅君臣曾讨论过另外两个选项:1、退入南中;2、跑去东吴。

去东吴这个选项咱们就不必讨论了,其本质不过成为一个“流亡政府”而已,可能会让刘禅继续以“客居”的身份保持帝王身份,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其他意义。

那么,去南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中远险,确实可能凭此坚持。

但是···没有什么然后。

南中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很难供应大军。

刘禅君臣到南中,要维系当地平稳已经不易,不可能长期保持较多的兵力···

所以,逃去南中,即便能躲过魏军的追击,蜀汉也最多能成为一个“边疆政权”。

然后呢···去东南亚?

想跑,总是有地方跑的。只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魏国内部矛盾,是否是蜀汉存续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有朋友常常提到:蜀汉再坚持坚持,是不是可以熬到“二士争功”,熬到魏国内乱?

确实,历史上,在蜀汉灭亡后,很快,钟会、邓艾、司马昭之间矛盾爆发,导致大乱,魏军北去后,蜀中几乎无守。

然而···要说这是属于蜀汉的机会,那就是想多了···

魏军将帅之间,君臣之间的矛盾,确实长期存在。

但是,狡猾的司马昭,事实上一直控制着局势,其早在发起灭蜀之战前,就已经考虑过钟会、邓艾可能的异动。

只有如历史所真实呈现的一样,姜维参与其中,把水搅浑,才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失控!

否则,即便魏军发生内乱,他们也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相互厮杀,更不可能在蜀汉尚可能恢复的情况下退出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蜀汉存续的希望寄托于魏国的内乱,这只能是幻想···

魏灭蜀之战发生时,蜀汉确实没有必亡之理,确实有继续坚持下去的方法。

不过,在姜维、刘禅、诸葛瞻一系列的接连失误后,当邓艾偷度阴平并歼灭诸葛瞻军后,蜀汉的防御体系已经被彻底粉碎,已经失去了立国的基础。

当邓艾兵临成都时,刘禅如果坚持,蜀汉也确实有坚守城市,等待姜维回援并击退邓艾的机会。

只是···即便如此,蜀汉的灭亡,也已经不可避免了。

因为:在邓艾兵临成都之前,蜀汉已经犯过太多不可弥补的错误了,已经到了该为这些失误买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