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繁城之下》,来随便聊聊。

我最初被吸引,是因为这部剧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开篇。大片的金黄麦地,被害人古怪神秘的死相,凶手刻意留下的《论语》词句,再加上青山绿水旧瓦房的江南水乡景色,一下就沉浸到了故事营造的氛围中。

县名为“蠹”,就已经揭示了这个故事的核心要旨——到处都是蠹虫。它不仅仅是讲一个悬疑故事,更试图揭开古代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面目,让人一窥真实。从这个角度说,称之为古代版《漫长的季节》还是有一丝道理。

本剧开头的三四集水平毫不逊于经典美剧,从县衙捕头到教书先生,再到无名骷髅,每一名死者都伴随着《论语》的微言大义。悬念重重的案件中,还穿插着县衙捕快们的权力斗争、古代黑道“访行、打行”的残暴与懦弱,以及大量追忆回溯,节奏奇快,信息量极大。

主角曲三更是个聪明但人单势孤的小捕快,师父被害之后立刻被快班班头打压,他一般悄悄查案,一边巧妙利用县中典史和访行打行组织争得主动权,并且和好友、竹马以及同仇敌忾的秀才结成小团队,似乎案件真相很快就要揭开了。然而剧情突然急转直下,从府城来的新捕头继续打压曲三更,甚至逼他成为全县捕快公敌;案件也更加扑朔迷离,甚至在新捕头主导下彻底走歪,与此同时,二十年前的陆家大火也浮出水面……

我最喜欢的,是剧中的人物群像。没有谁是纯正的好人,除了陆远暴等人外,也没有纯粹的坏蛋,都是游离在黑白之间的灰色人。从县官、典史、捕头,“五侯府”的黑道大哥们,到每一个与案件牵连的人物,甚至包括主角曲三更,为了执念也会选择跟恶人联手,无论过去还是现实都十分立体真实。

那位命运坎坷的老典史,既有威严暴戾的表象,又有脆弱不堪的内心;那位干少爷陆直,从纯白善良的少年,到黑化成魔的过程,描绘得清晰透彻,让人既同情又害怕。

只不过,跟几近无暇的《漫长的季节》相比,《繁城之下》段位还是差一些。

导演的想法很好,整个故事也相当精彩,但讲法不是特别令我满意,抓了一把好牌,打出来的效果却一般。这么好的故事,应该讲的更好看一些。

最大的问题是,主角曲三更和他的小团队在整个故事中起到的作用太少,虽然结尾一两集确实有作用,但是解开谜题的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通过回溯线完成的,以至于查案的过程被简化成儿戏一般的“悬赏”,全城乡亲只要提供线索就能拿到赏钱,用一两集就完成了全部推理。

另一方面就是,剧中的二十年前回溯,人数太多,穿插得也太随意了,跟现实线连不上。一上来就出现很多新人物,其中还包括三个小孩,观众根本不知道陆远暴、陆直他们都是谁,到第十集才知道陆直到底是谁,可是已经晚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节奏问题,比如说前三集牛逼轰轰的易班头,说下线就下线,多少年历史的访行打行,曲三更说解散就解散,既然易班头这么容易对付,花那么多笔墨描绘干什么呀。而且后面马上又来了一个人设相似但更狠的夏捕头,感觉十分赘余,还不如把两人的戏份合到一起。

总体来说,我还是挺喜欢这部剧的,毕竟古偶当道下,这么精致,剧情有意思的古代悬疑剧很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