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中国和越南双边贸易额达1392亿美元,越南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越南从中国飞速发展中获利巨大。

伴随两国经贸往来加大,越南国内掀起一股狂热的学汉语潮,各大城市招聘能够“通汉语、晓文化、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却一才难求?

有媒体评论说,越南搞成这样,就是由于该国多年前废弃汉字全面罗马拼音造成恶果。

那么越南为何废除了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字落后论

越南自古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或为中国领土,或者是中国附属国,在近两千年地时间里,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越南人说汉语、学汉字、学中国创立科举制度,从民间到官方深受中国文化熏陶。

19世纪后期开始,越南逐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国弱民穷,文盲程度高,为了寻求国家独立,越南有识之士,开始寻找国家落后的根源和救国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上半夜,这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人士认为,越南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汉字阻碍了民智开启。

只有摆脱汉字,才能摆脱殖民地的地位。

伴随清朝衰落,说了一千多年汉语的越南人,开始主张抛弃汉字和汉文化,全面学习西方。

这些主张最初并没有成为越南社会的主流思想。

直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受到苏联影响,开始主张把汉字从越南教学中废除,除此之外,在越南传承千年的佛教和道教也被认为是侵蚀越南人的精神鸦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以后,美国文化又开始在越南南部兴起,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效仿,年轻一代更加排斥汉语和汉字。

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后,从国家层面废止汉字,开始在学校全面推行罗马拼音的表音文字——越语,至此汉字彻底从越南学校消失。

可是消失的汉字不仅没有给越南带来变化,反而令越来越多的越南人产生迷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本土文化走向迷失

越南上千年的历史中留下大量汉字文献,大量古代汉字匾额,

越南学者阮肩曾自豪地说:“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越南保存的大量汉字文献,曾经是越南学者眼中的一笔无价之宝。

然而随着汉字的废除,越南的年轻人能够看懂越南古代文献和匾额的人越来越少。

红河三角洲堪称越南文化的摇篮,这里现今认保存着大量越南古代匾额,著名的真武观,其中有大量的汉字匾额和对联,其中汉文对联29幅,卷书型匾额和心型匾额18块,在这座著名道教观中,各大主体柱子上大概有10幅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汉字对联出自越南书法家之手,字体多半为楷书,法度严谨,颇具功底。

河内的文庙供奉着孔子,还有孔子72弟子的牌位,以及越南著名儒学家朱文安的牌位,文庙有一个藏书房,里边藏有古籍《论语》、《孟子》、《礼记》、《春秋》。

受中国庙会文化影响,越南也有城隍庙会的说法,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各地都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表达越南人尊敬先贤的传统,可以说,汉文化对越南人影响早已深入骨髓。

对于这些古迹。当代越南人表示,汉字文化对越南保留传统有积极意义,一部分人认为,越南尽管不再使用汉字,可汉字写成的古籍记录的是越南的历史,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每当有外国游客来这些古迹旅游,询问红河三角洲的越南人,文庙、真武观那些匾额表达什么意思?

95% 的当地人说自己不懂上面的文字,有100%的当地年轻人说,自己完全不懂文庙古籍书里的内容,到了2010年,能够看懂认识的只有当地为数不多的老人。

当被游客问及:你们与这些文化遗迹有何关系时?

红河本地越南人更是无法回答,尽管很多越南人家里也保留着家谱,可由于不认识上边的汉字,很多年轻人连自己祖先的名字都说不出,更不清楚自己的家族来自哪里?

许多越南年轻人表示,汉字古奥难学,他们也很想了解古代越南历史文化,最好能有人将这些古汉字,翻译成现代越南语,那样学起来会便捷许多。

有越南学者说,越南搞了多年的去汉字化,其实很不成功,培养出来新一代都是生活在本土完全脱离越南传统文化的陌生人,这让越南本土文化走向迷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难的传承

伴随中国经济强大,汉语文化圈影响力增强,越南意识到自己必须要让年青一代多学汉语,特别是越南古代汉语,以增进与中国汉语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搞好关系,从中国的巨大发展中获取更多利益。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越南教育机构实行一种翻译版的汉字学习,却给学生带来很大反感。

中学生想要学习古代越南汉语,必须要将这些古汉字翻译成现代越语,一种罗马拼音构成的表音文字,两项对比之下进行学习,通过表音越语学习表义的古代汉字,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教学模式,脱离汉字本身结构、文本的学习,加剧了文化割裂,学校只要求学生从大意上掌握古汉字文章的意思,忽视对原文意义的精确理解,

这使得学生学习时,彻底把古汉语文言文当成了死文字,忽视语言的内涵,也不了解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采用一种驴头不对马嘴的教学方法,让越南中学生对学习汉字和越南古代历史文化产生抗拒,他们认为这些古代的东西没有魅力,汉字又枯燥难懂。

更有学生质问:学习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有何意义?越南历史人物有啥了解的?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漠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让越南意识到废除汉字全面学习罗马拼音后,造成了文化割裂的严重后果,越南的年轻人成为精神世界迷茫的一代。

随着汉语文化圈影响力提升,很多越南青年开始热衷学习汉字,可效果不尽人意。

2020年以后,越南青年掀起学习汉字书法的热潮,还成立很多书法俱乐部,有的人练习几年书法之后,开始给人写字、写对联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这些人写得字,结构松散,笔画歪歪扭扭,对比之前越南人写得字,遒劲挺拔,水平实在相差太多,有人说,汉字书法肯定不是练习几年就能摆摊赚钱的,年轻人急切地学习汉字,心情可以理解,可方法却流于表面,太过肤浅。

文化断裂容易,捡起来却很难。

如今,越南也开始大力提倡学习汉字,然而由于过去几十年推行全民学习罗马拼音构成的越语,已经与汉字文化割裂太深,想要一下子学出个什么样来?

只能说,在恢复和传承越南古代汉字文化的道路上,越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