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邮报本号原以新闻为主,由于多种原因,暂改为副刊选读和价值文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见:香炉石古夷城巫文化遗址

第一章 巫文化诠讲录

022

白虎是清江一带出身的巴人的崇拜物,其他地方的巴人有牛、鹰等多种图腾崇拜。所以,清江一带出身的巴人在历史上又被称作“虎方” 。

方是方国,由渔猎时代进入农牧时代的部落,有图腾,有酋长,有军队,有生活方式,有族群规范。

公元1983年,在长阳土家县渔峡口镇东南的清江北岸发现香炉石遗址,被认为是巴人虎方的一处首府。

香炉石得名于其岩顶一方巨石形似香炉。附近十几公里范围内,有“盐井寺”、“盐池河”、“盐水”等地名。

今天的盐池温泉,可能一直为盐水女神的命运而悲哀,水温也没有古时候高了,仅有四十度左右。

那么,香炉石的位置与古夷城的位置是否相一致呢?

香炉石四周碎石堆垒,惟山顶有两座山峰成南北向并列耸立。靠近清江北岸的一峰,有两尊巨石,东西并列,巍然挺立。西边的巨石方两丈有余,高约四十米。东边的巨石就是俗称的“香炉石” 。

香炉石似两截叠成,石顶成正方形,岩腰四周层石崩落,形成顶粗腰细,上方下圆的形态,高约五十米,粗三十多米,上石下崖,形似巨型香炉。

香炉石两峰之间是梯形的土墩,层层递落,直至江边,有如“阶陛相乘” 。

自江边向上看,望之如穴,可能巴务相当年就是在这个角度观望,发出“大坑”的感喟的。

香炉石附近,千米开外,还有一个地方叫“白虎陇” , 是一座向北延伸再向西转弯的弧形山岭,长十几里。

“廪君死,精魂化为白虎” , 故名白虎陇。由此看来,巴务相在夷城这里终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香炉石文化遗址总共有三万多平方米,在其中心地区考古发掘了数百平方米,获得早期巴人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文化遗物近万件。

重要的是,遗址还发现大批商、周时期的卜骨、卜甲和两枚商末周初时期的陶质印章。

甲骨数量是长江以南各省出土最多的一次。

香炉石文化遗址发现的卜骨,全是用较大鱼类腮盖骨制作而成。这在我国卜骨发现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最早的甲骨出在遗址的第六层,对应的是早商时期,在晚商和西周时期的文化层中,也均有大量出土。说明这里的巴人在甲骨的制作和使用上,是连续不断的。

在这里,巫觋占卜活动,有一个从兴起到兴盛的发展规律可循。从第六层、第五层到第四层,卜骨越来越多。

巫文化诠讲录

任见 著 简 介

人类文化来源于早期巫文化,这几乎是全球人类文化学家的共识。

除了极个别的族群,把人伦“学问”弄到极致变成延续数千载的“关系学”之外,人类学家都把巫事的研究作为理解原始文化的主要途径,把巫的文化当作原始文化的主导形态,并视之为宗教与科学最初发展的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必须不断想出新办法来应付各种天敌的侵害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巫文化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巫师起初是原始人群中的智者,头脑发达的人。

凡是能总结、发明、了解、掌握、拥有、善用技法的人普遍受到大家的欢迎、爱护、依靠和尊重,也更加容易被神圣化,因而巫师们更容易被推举为领袖、首脑,成为“酋长”、“族长”等部落首领。

历史证明,巫师既是文明因素的创造者和积累者,又是部落联合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很多文明因素的创造和积累与巫师的活动分不开,如文字的发明、医学的起源、乐舞、历法等。

作为原始文明的发蒙,巫是一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最早源头,包括后来日益发展的舞蹈、音乐、武术、体操、诗歌、戏剧、书法、美术、建筑、医药、天文、地理、语言、文字、数学、化学等。

人类文化经历了从巫文化到人文文化的嬗变,巫术、宗教、科学,脉络也是清楚的。

本书《巫文化诠讲录》翔实考述巫与庸、楚、巴、蜀、秦、汉的关系。

目 录

第一章 巫文化诠讲录

第二章 庸巴楚情仇录

第三章 大巴国盛衰录

第四章 秦巴蜀恩怨录

第五章 成家朝兴亡录

第六章 小西蜀沉浮录

后山,另名任见,出身理科,研究生为“文化比较”(北大),有《西欧史传》(6卷)《大唐上阳》(10卷)《牡丹传奇》(10卷)《洛阳城》(15卷)等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任见先生2016年与2017年在北京时应邀出席多种论坛,如央视和北京社科院的国家核心文化建设论坛,清华大学的……道路论坛,北大博士集群的历史文旅论坛等,在历史文旅论坛上,任见先生举例洛阳的历史文旅建设,主张选择隋唐为建设重点。之后不久,有人作出这张图片,叫做“振兴洛阳历史文旅”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