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陵江连接甘陕川渝“三省一市”,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南充留下三百公里最柔美的身段。

据了解,目前,嘉陵江南充段Ⅳ级航道基本形成,南充与达州、广元、广安、重庆合川区等14座沿江城市达成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加快实施高等级航道专项养护工程,持续推进航运配套工程建设,嘉陵江南充段九级航电枢纽全部建成,一类航标灯配布到位,基本达到夜航条件。

打造嘉陵江“水上高速路”

1月18日下午,在嘉陵江阆中城区段,可以看到一艘艘新的航标灯船布设在嘉陵江上的指定位置,隐约可见发出的亮光。

据了解,以往使用的航标标体普遍采用浮鼓、棒标的形式,浮鼓的航标灯仅有简单的发光能力,棒标不具备发光能力。更换后的航标为10米灯标船,航标灯同时具备发光和4G通信能力,能实时发送航标定位信息与工作情况,方便数字航道系统实时监控。

南充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数字航道系统,从电脑上就能直接看到航标的工作动态,为以后的夜航全面开通打下良好基础。

航标升级只是实现夜航全面开通的保障措施之一,其背后关联很多配套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为提高运输时效,让嘉陵江这条“水上高速路”充分发挥作用,2021年,四川、重庆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起了全国首个跨省的“嘉陵江多梯级船舶过闸联合调度机制”,基本实现嘉陵江16座通航建筑物“一次申报、全线通过、船到闸开”,广元至重庆单程航行时间由过去的15天以上缩短到7天。

南充围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标,与达州、广元、广安、重庆合川区等14座沿江城市达成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围绕“港港联动”“干支联动”在港口利用、航道畅通、航运发展等6个方面持续深化互动合作,推动嘉陵江水运发展加快迈向“一体化”。

在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方面,南充建成嘉顺、阆中等5个港区、23座码头、139个泊位,加快实施高等级航道专项养护工程,持续推进航运配套工程建设,嘉陵江南充段九级航电枢纽全部建成,一类航标灯配布到位,基本达到夜航条件。

推动南充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

嘉陵江“水上高速路”的打造对于推动南充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日前,南充首家市属国有水运企业——四川畅通水运发展有限公司在河西化工码头举行试航仪式。此次试航共两组6艘货船从南充经开区河西码头驶向重庆,开启长途水路运输之旅。这是南充水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将推动全市各港口企业、港口与物流园区、货源企业间有效联动,实现货物运输方式的精准匹配、港口的集约高效营运,为南充长途水路运输按下“快进键”。

数据显示,目前,嘉陵江南充段Ⅳ级航道基本形成,通航里程、码头渡口、船舶船员数量均居全省第一;2023年,我市完成水路货运量1843.1万吨,货物周转量4.56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43.2%、59.3%,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

南充还加快嘉陵江南充城市景观游、阆中水城特色文化游两条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建设,进一步强化水上运输服务。聚焦货运发展,成立南充市首家市属国有水运企业,加强与嘉陵江上下游港口的协调联动,开通“南充港—北碚港”省际水上运输航线,“南充港—重庆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大件水路运输首次出川,实现千吨以上船队通江达海。2023年,全市水上旅游游客达24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6%,港口吞吐量居全省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元上游满载货物的500吨级货运船陆续抵达南充,经过四川嘉陵江小龙门航电枢纽船闸嘉陵江南充城区段向下游重庆方向驶去(资料图)。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余中华 摄

推动多式联运加快成势,南充加快推动都京港进港大道建设,规划建设进港铁路专线,开通“南充港—广元港”铁水联运航线,推动公水、铁水融合发展。建成川东北地区唯一大件运输码头—南充经开化工物流中心,着力打造集危化品存储、公铁水联运为一体的川东北综合物流集散中心,提升南充水运辐射面、影响力。

此外,南充还实施水上交通安全巡航救助一体化建设,新建船舶安全停泊区40个、县级水上安全救助点20余处,建成市、县两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监测系统10个。制定加强嘉陵江南充段航道管理19条措施,大力实施老旧问题船舶淘汰,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我市连续1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水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全面完成48座非法码头拆除复绿,生态复绿面积达203万平方米。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持续巩固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全过程电子联单管理成果,加快港口码头岸电及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厚植绿色发展底蕴。

精准对接《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规划,南充出台《南充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的实施意见》,兼顾当前、着眼长远,力争到2025年,将南充港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枢纽港。

来源 | 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