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致敬蒙田——林栋甫绘画展”在东一美术馆拉开序幕。这位在上海家喻户晓的“老克勒”,为什么要崇敬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人蒙田?他的好友、艺术家陈丹青一语道破,“瞧着他的蒙田大肖像,我缓缓发现,那张脸不就是栋甫自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林栋甫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幼年时就梦想当画家。尽管后来从幕后配音到台前从影,还担任过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专栏作家等,但画家梦从未在他脑海中散去。他曾开玩笑说,“中学毕业后,我在房管所的房修队做油漆工。后来学了英语,发现英语里油漆工和画家都是‘painter’,也许一切皆有天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定的缘分,有时候挡也挡不住。林栋甫当年做油漆工所属的房管所,正是如今举办展览的东一美术馆所在的中山东一路1号。这里也是2021年“《四月的巴黎》林栋甫爵士肖像画展”的举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和上一次创作爵士乐传奇人物的肖像油画不同,这一回林栋甫带来了“精神导师”蒙田、先哲苏格拉底与塞内卡以及B·B金、迈尔斯·戴维斯等传奇音乐大师画的肖像画,还有描绘各地风景和不同人物形象的钢笔素描共80余幅画作,展示他在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精神世界乃至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敏锐洞察,而由外向内的创作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过,“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们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40岁时,林栋甫开始读蒙田,“我读蒙田的时候看见了自己,我所有的问题、人类所有的问题他都写到了,因为他面对了自己,而我们常常回避自己。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平静和耐心。”50岁时,林栋甫重拾画笔,虔诚地,甚至战战兢兢地,通过一次次线条笔触的重复堆叠,显化着内心的节奏,表达着返于自心,返于真实的内心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丹青透露,临近展览的日子,林栋甫索性睡在画室里,“快要望见古稀之年的人,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就去画画,而且越画越大。”如此这般对画画的热爱,不免让人想起同样正在东一美术馆举办画展的金宇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金宇澄,就不能不说到《繁花》。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不少网友认为林栋甫没能出演是该剧“最大遗憾”,对此林栋甫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能胜任,而对于能和《繁花》作者金宇澄楼上楼下办展览,他则希望多向金宇澄学习。“我们都是上海人,而且头发都不多。”林栋甫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头发都不多”当然是笑谈。在策展人谢定伟眼里,两人都有传奇且丰富的人生经历,“林栋甫当过工人、教师、演员、配音演员、主持人等,而金宇澄知青回上海后在一钟表工厂当钳工,后来就职于工人文化宫,再调入《上海文学》杂志工作。”如今两人的画展同时在东一美术馆举办,“这两个展览主题不同、风格各异,但背后都是上海的沧桑变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周菲 东一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