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为何大学要去掉「国立」二字?国立是为了区分私立和外国人办的,因为根据若干不平等条约,外国人有权在中国办学,经商,驻军。解放后,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所有学校归教育部管,没必要加国立俩字(事实上,解放后到处都是国立了,私立很少,教会基本没有,现在的私立基本都是90年代新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

另外,如果都加国立二字,名称也稍显繁杂。以交通大学沪校为例,过去叫“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5)、“邮船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2)、“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1)、“交通部南洋大学”(1922)、“第一交通大学”(1928)、“交通大学”(1928)。1937年移交教育部,改称“国立交通大学”。

同理,清华在外交部管理时期叫“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被北伐后的大学院(10月后恢复为教育部)接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接管初期,围绕清华董事会,外交部和大学院发生争执。1929年4月董事会集体辞职,清华彻底属于教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

按照民国路数,其他部委管理的学校是不冠名“国立”的,甚至直接把部委名字放到学校全称里(其实地方所属也是一样,比如1928年的“安徽省立大学”,1936年更名为“安徽省立安徽大学”,叠床架屋和今天的“连云港港”如出一辙)。

解放后为何大学要去掉「国立」二字?废除不平等条约只是原因之一。那么如果1950年后不改,90年代的北京就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卫生部北京医科大学、航空航天工业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市立北京工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