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时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宏坤奉命前往北京,出任海军副司令员一职。

当时还没有长江大桥,王宏坤接到命令不久,便匆匆乘坐火车到了汉口,计划在汉口住一晚,第二天再坐火车到北京。

到汉口后,在湖北军区相关同志的安排下,王宏坤住进了一家饭店。王宏坤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阔别十几年的故人——刘世模。

熟悉党史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刘世模这个名字和他举枪自杀的故事。

1936年,红四方面军北上后,四方面军的很多干部都受命进入红军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对张国焘错误的批判。

徐向前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清算张国焘的错误,批判他的分裂主义行为,无论在当时和现在看,都是“至为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有人却上纲上线,使一些四方面军的干部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件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就是无所谓的“许世友拖枪逃跑事件”。

当时红4军的一些同志对一些过激行为非常不满,他们包括之前红四军的军长许世友,军政委王建安、副军长刘世模、政治部主任洪学智、91师师长朱德崇、93师政委詹道奎。

《洪学智回忆录》记载,当时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说四方面军的干部被张国焘收买了,都非常委屈,许世友气得吐了血,副军长刘世模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重伤住进了医院。

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到医院探望许世友和刘世模的时候,“没有一个不哭的”,许世友于是决心豁出去,要离开延安回川陕根据地,去找刘子才。他们要在四川打游击,让那些人看看他们是不是革命的。

这个计划还未执行,王建安将军就觉得此事不妥,把情况报告给了时任抗大党总支委员谢富治,谢富治又上报,最终惊动了中央。

此事在后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都成为了后来的开国上将,而副军长刘世模则因为枪伤过于严重,在医院里休养了好长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受伤严重影响了刘世模的工作,后来他的战友们纷纷开赴前线,在山东等地建功立业,而他却只能呆在后方。

据王宏坤回忆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形成,延安的经济情况又非常不好,组织便动员了一些年龄大、身体不好、无法工作的同志回自己的家乡休养,而刘世模就是其中的一员。

刘世模领了一笔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河南商城。

刘世模这个前红四军的副军长,真可谓是一条响当当的硬汉子,一个真正的革命军人,他回到老家后,革命信念并未因此有丝毫减退,而是很快就当地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接着在老家拉队伍,组建抗日游击队,并和日伪军进行了数年的英勇作战。

这期间,他曾因为积劳成疾感染严重的肺结核,被迫在家休养了两年。到日本投降前后,刘世模的抗日游击队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多人。所部编制归新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投降后不久,中央命令全国各战区出动力量前往东北,与蒋介石抢占东北,刘世模不甘落后,带着自己拉起的部队开赴东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的部队发展到了一个师,他当了师长,打得很好,曾担任辽吉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在四平战役中,刘世模肺结核发作,但仍然不肯离开前线,最后病情加重,大口吐血,他才被战士抬下战场。

此后,刘世模便一直处于休养状态,由于长期看病求医,家里的钱被花了个差不多,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后来,刘世模随四野南下到达武汉,一家人挤在汉口的那家饭店里,直到50年遇到了老战友王宏坤。

王宏坤在许世友之前曾担任红4军军长,对刘世模很熟悉。两位战友十几年后再见面,感慨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王宏坤到刘世模家看望他时,却看到了刘世模穷困潦倒的现状。

“他有好几个小孩,由一个日本女子当保姆,生活很困难,孩子衣不遮体,尿布片也缺,零花钱也没有,药也没法买,营养根本说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宏坤问刘世模来这里这多久了,刘世模回答快8个月了。王宏坤听后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找我们呢?为什么不找我们呢?”

四方面军的李先念、王树声、许世友、张才千,还有好些同志,刘世模都非常熟悉,他们或多或少一定能帮助他的。

刘世模却说:“你们很忙,国家也很困难的。”

王宏坤于是立刻给李先念写了一封信,请他一定要设法帮助刘世模。由于急着要去赴任,第二天他不得不离开,后来王宏坤听说,李先念等人知道刘世模的情况后都非常关心,解决得也不错。

但遗憾的是,刘世模的肺病过于严重,尽管医生对他进行了精心的照料,最终还是无力回天。1952年6月,这位曾经的四方面军名将与世长辞。

王宏坤晚年在回忆录中记录了他在汉口偶遇刘世模的这件事,并感慨地写道:“刘世模同志是有功劳的,打仗很不错,机动灵活,勇敢沉着,那是我当军长,他当副军长,我最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