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胜云(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副总编、央广特约评论员)

近期,岛内媒体普遍认为,大陆对台湾选举结果反应比较“低调”,台海预期不会“地动山摇”。更有“台独”顽固分子吴钊燮近期在接受“法国24小时新闻台”和乌克兰媒体采访时,两度提到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中国(大陆)正采取《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意以各种“恫吓”方式迫使台湾屈服;有效“吓阻”中国大陆“犯台”的关键因素,是台湾“自我防卫的决心”及“民主阵营的团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进党当局“驻欧盟代表”李淳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在接受“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采访时宣称,“国际社会”普遍关切台海局势升温,但实际上“台湾人民生活如常,经济活动热络”。他还提到,依照台方分析,当前中国(大陆)对台动武概率小,其战机频繁飞越“海峡中线”只是意在“恐吓台湾”、分化台湾社会,企图达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能够不发动战争而让台湾屈服,并孤立台湾,应该才是目前中国(大陆)“认为最符合其利益的策略”。

一段时间以来,岛内炒作“不战而屈人之兵”,其源头似可追溯到赖清德的选前造势。2023年8月以来,赖清德为兜售“备战避战”论与“和平保台”论,多次援引《孙子兵法》。其主要观点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鼓吹“不战而屈人之兵”对于台湾来说是上策,“毕竟战争没有赢家”,“台湾只有靠实力才能取得和平,签署和平协议没有意义”;二是指责“在野党”接受“九二共识”,走回“一中”老路,哪一天中国(大陆)“变脸”,而外力不能干预“中国内政”,“就会引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赖没有多谈大陆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其真实意图并不在于让台湾人相信台军的战斗力,而是渲染大陆因为“付不起代价”不会或者不敢“真打”。客观上讲,“和平保台”论和“备战避战”论在岛内拥有不小市场,赖清德在台湾东海大学演讲期间就曾询问大学生“能否分享观察会不会有战争”,台媒发现“多数学生举手认为不会有战争”,而理由竟然是判断大陆“没有能力”,担心“动武未果引发更多的内乱”。选举结果很大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赖清德胜选后,民进党当局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宣传重点由台湾“备战以避战”的话术转向了对大陆对台政策的片面解读,并获得了美国的策应。台湾以及美国的主流专家都分析,中国大陆会继续对台保持威慑,但不至于“动武”。例如:在两岸都颇有名气的马歇尔基金会专家葛来仪指称,预料“北京方面”对台湾的施压不仅会持继续、可能还会增强,但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不太可能对台湾武力相向,或强迫“武统”,因为大陆会专注于大陆的经济问题与军队腐败问题。

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坦普曼预测,大陆可能会增加在台湾周围的军事巡逻的节奏和频率,但预计不会看到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升级。戴维森学院教授任雪莉认为,“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没有进行军事挑战的愿望”,但是如果中方认为不得不做,就会下决心去做——言外之意是,只要民进党当局延续“蔡英文路线”,不突破大陆政策红线,就可确保平安无事。为策应赖清德顺利接班,拜登政府还派出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前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选后“访台”,表态“期待与台湾‘新政府’继续推进台美关系”和“共同努力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以让民进党当局吃下定心丸,同样安抚台湾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台的协同渲染下,岛内舆论基本认同台海“和平稳定”可期,就连蓝营也不例外。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认为:“观察大陆对台政策,即使中美关系紧张、两岸关系恶化,但大陆坚持‘和统’不变,并致力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可以预判年底美国大选揭晓前,台海不会‘地动山摇’,赖清德当局应可顺利过渡。”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文茜近期也分析,虽然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高涨,但现在大陆经济情况严峻,“他不会为了打一个你的台湾,付出中国垮掉的代价”。

应该说,民进党当局鼓吹大陆“不战论”或“慎战论”在岛内产生了他们期待的影响,就是促使台湾社会相信赖清德上台能够稳住局面,至少不会导致“兵凶战危”。有分析认为,赖清德承诺将依照“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不卑不亢“维持现状”,且退出了“新潮流系”,让大陆找不到对台大规模军事施压的借口,未来只要在“520”讲话中不讲过激的话,就可“平稳过关”。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一方面,“台独工作者”赖清德的“维持现状”的实质是推行所谓两岸“互不隶属”——赖清德已将其定义为“台独”,其任上的谋“独”挑衅比蔡英文只会多不会少,只会重不会轻;

另一方面,大陆绝不可能任由民进党当局塑造“现状即台独”的企图得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进党当局企图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来曲解大陆的和平统一政策,来为“和平保台”论做出“更充分注解”,来麻痹大陆的民意和决策,这是痴人说梦。国台办发言人早已指出,所谓“蔡英文路线”就是“台独”路线、对抗路线、害台路线,是台湾兵凶战危、社会撕裂对立、民众利益受损的祸根乱源。赖清德声称将延续这样一条“路线”,就是要接着走谋“独”挑衅的邪路、对立对抗的老路,让台湾离和平、繁荣越来越远,离战争、衰退越来越近。

而在《孙子》的军事战略思想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并非否定作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是出于减小战争的代价而强调谋略和威慑的重要性。事实上,一旦统“独”矛盾不可调和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基本丧失时,“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并非是现实选择,“小战而屈人之兵”、“精打以屈人之兵”的选项或浮出水面。在历史上,促统一方在与负隅顽抗者打交道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效和机率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