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去除地形和规划的些许影响,有时就是城市实力与活力的直接展现。就我国而言,港澳台地区之外,从地铁里程,年度、月度及每日客流量,客流强度、换乘系数,TOD建设水平、是否盈利等各项指标来看,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是当之无愧的轨道交通建设第一集团,地铁第五城花落谁家则有所争议,而2023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各项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上海的轨道交通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广州紧随其后,深圳的客流进站量在逐渐追赶广州,但深圳的换乘系数低于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的广州。深圳对后续城市的轨道交通领先优势并不大,但深圳地铁的盈利能力首屈一指。成都、武汉、杭州都被视为地铁第五城的有力竞争者。就地铁里程而言,成都领先深圳,但深圳的地铁覆盖人口高于成都,客流量甩开成都较多,成都值得称道的是在TOD建设上持续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与建成区规模、城区人口规模等成正比,客流强度与三产发展成正比,但大连和青岛等都是知名的三产发达城市,客流强度却并不高,这或许与其建设时的选线有一定关系。区域中心城市及科教文卫底蕴深厚的城市表现优异,工业城市的客流量、客流强度相对偏低。盖因城市某种程度上也是区域内医疗、教育、金融等各方面资源的聚集地,人员流动性更大,部分产业经济发达城市或工业城市暂缺相关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城市层级的角度来看,徐州的客流仅次于苏州和无锡,均在地级市层面领先较多。从时段角度来看,重大节假日时一般会出现地铁客流暴涨的情况。2023年的多个小长假就是典型案例,2023-2024跨年时众多城市都迎来地铁客流量新高,南昌成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西安、长沙之后全国第十二个地铁单线百万客流城市。事实上,南昌、长沙、哈尔滨三个普遍省会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和客流强度远超东部地区的多个经济发达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