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上接第一版

“我们法庭主要是帮助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白天农民工们都忙着上班,到了晚上才有时间维权。”法庭庭长陈元介绍。

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设立在由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中。

在服务中心,府院联动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针对劳动纠纷,住建、公安、法院、市场监管、民政、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各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将矛盾化解在诉前;法院协助各部门查清事实、理清主体,进行司法确认……

截至目前,法庭已参与化解纠纷超过5800余起,司法确认1200余件,为农民工成功追回工资超过4500余万元。

“府院联动,形成部门合力,让诉源治理事半功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雷介绍,目前西安中院已与市金融局等45家单位签订31份协议,构建起全覆盖、广合作、全链条的府院联动诉源治理大格局。

不仅仅在西安,在广大乡镇农村,府院联动也是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

延川县延水关镇李家塬村,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数十米高的黄土山包连绵拥簇,狭长的沟壑纵横蜿蜒。在李家塬村的折腰峁,峁顶上两条狭长的排水渠中间,有一块十几米宽的平地,这是村民李某的耕地。耕地的下面,埋着西气东输的管线。

2023年7月,西气东输管线巡查员发现折腰峁的排水渠发生塌陷,导致输气管道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应急抢修。

但是水渠维修涉及占用李某的耕地,涉事公司与李某就占地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遂向镇政府反映。

延水关镇党委将纠纷上报到县综治中心,县综治中心迅速成立调处小组进行调处。可是调解了两个月,双方就赔偿金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眼看陷入僵局,延水关镇党委书记刘文平提议让延川县法院副院长刘春明和法官孙树郁指导调解工作。

“地里种的啥?”“一年亩产是多少?”“耕地面积多大?”

法官们先是听取了李某的亩产收入,又实地对李某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丈量,并找来了相关案例判决和法律法规供双方当事人参考。

仅用一上午时间,便在田边将这起纠纷化解了。

“唯有各部门各展所能、通力合作,才能下好诉源治理这盘大棋。”陕西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孟杰表示,目前陕西“法院+金融”“法院+妇联”“法院+村镇”等各种矛盾预防机制遍地开花。

一种态度:坚持能动司法,到人民群众身边去

“老徐,忙啥呢?”“老徐,吃了没?”

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黄官法庭庭长徐剑走在路上,镇上的居民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

徐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6年,早已是居民们的老熟人,居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都喜欢找徐剑调解。

徐剑现场调解矛盾时总喜欢带一块黑板,他也被居民们称为“黑板法官”。

不久前,刘某上中学的儿子骑电动车外出时不慎将邻村丁某撞伤。尽管双方村委会会同特邀调解组织及时协调,但因丁某对赔偿金的期望值偏高,导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

徐剑到达现场后,在黑板上一条条地计算着各项赔偿金额。

“老丁,你看我算的对不对?不能你要多少就给多少嘛,咱们要根据法律规定来。”

看着徐剑列出的事故赔偿清单,丁某不再坚持索要高额的赔偿金,当场同刘某签署了调解协议。

“带着黑板,可以现场给当事人算算账,也可以给当事人和调解员普及法律知识。”徐剑解释道。

为了更全面了解辖区情况,徐剑平日有时间便会到村里去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多发纠纷。针对这些纠纷特点,定期给调解员们进行培训,并就纠纷特点形成风险告知书,配合典型案例张贴到大街小巷,为居民们普法。

积极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要求法院不仅要做好诉前调解,更要将触角延伸到基层,及时发现矛盾隐患,防患于未然。

位于延安市南部的洛川县是著名的“苹果之乡”,全县苹果园面积53万亩,农民人均3.3亩,年产苹果100余万吨,涉果企业800余家。

洛川县在打造苹果全产业链过程中,发现部分果农、果商和果企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这也导致法院每年的涉苹果行业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运用司法手段护航苹果产业,减少诉讼纠纷,保障果农、果商和果企的合法权益,成为摆在洛川法院面前的一大课题。

2022年,洛川法院17名一线法官深入田间地头、果品企业、政府部门等展开调研,围绕苹果全产业链14个环节遍访司法需求,深剖问题根源,历经半年时间,形成了16篇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洛川法院邀请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业务骨干和法学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形成《苹果全产业链风险防控及司法应对》一书。

该书从果园管理、果品销售、果企经营、果业保障四个方面,对所涉的法律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典型案例、示范文书、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被果农、果商和果企们称作“实用宝典”。

“就法院而言,诉源治理不是将各种解纷力量请进来,汇聚到法院,而是法院的司法服务要走出去,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之中。要通过巡回审判、法律指导、调解员培训等方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诉讼增量。”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姜敏表示。

过去十年,陕西法院新收案件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如何抑制?

唯有抓好诉源治理。

2023年初,陕西高院提出贯彻“一条主线”,统筹“两个大局”,抓准“八项工作”,实现“一个目标”的“1281”工作思路。其中,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便是诉源治理工作。

在全省法院齐心协力下,拐点终于出现。

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一审民事案件48.72万件,同比下降7.15%;新收一审行政案件7140件,同比下降9.73%;诉前调解案件39.83万件,同比增长111.28%。

在成绩面前,陕西法院并没有安于现状。

总结经验,能动创新,保持当前机制的可持续、高质量运行;

深入调研,主动作为,进一步打通府院联动中的难点和堵点;

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加强执源治理,减少执行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

陕西法院正在以快走一步、走深一步的扎实作风研究机制、梳理问题、用好实措,真正把成绩转化为继续向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