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

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之一。

可每当拿到化验单,

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值、

上上下下的箭头,

总叫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这些指标该怎么看?

又预示着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就帮助大家,

快速解读血常规报告。

说在前面

首先,咱一起认识下血常规检查:

当出现发烧、咳嗽、肚子痛等症状时,一般都会开具血常规检查。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种类、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血液状况,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这也是解读报告需关注的三部分。

接着再讲下判定“指标异常”的统一原则:

报告单上带箭头的指标一般都需关注。

标注↑:代表超出参考范围上限

标注↓:代表没有达到参考范围下限

铺垫完毕,我们正式开课!

红细胞(RBC):

氧气的“搬运工”

红细胞负责将氧气送至身体各处,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所以能反应身体的供氧状态。红细胞这一大类里,最主要看的是血红蛋白。

01 当血红蛋白降低↓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就提示贫血或血液疾病,并发如头痛头晕、乏力感等不适。

发生贫血并不是说身体一定出了大毛病。妊娠中后期的孕妇、女性月经期间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但贫血只是一个表面症状,患者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寻找贫血的病因。

02 当血红蛋白升高↑

高原地区的居民、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会有血红蛋白轻微升高的现象。

若是显著升高,则要提高警惕,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疾病,需马上就医。

白细胞(WBC):

免疫防御的“守卫者”

白细胞说白了,就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负责冲锋陷阵抗敌的。它是分辨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01 白细胞计数升高↑

提示有炎症感染存在。

(1)中性粒细胞升高:多见于各类全身或局部细菌感染、急性创伤。

(2)淋巴细胞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或某些肿瘤。

(3)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多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血液系统肿瘤。

(4)单核细胞升高:多见于伤寒感染以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5)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铅锌中毒。

白细胞大幅升高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性,一定要进一步进行白细胞分类。白细胞分类异常或分类无异常但伴有贫血、出血等症状时,均需结合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02 白细胞计数降低↓

常见于病毒感染、抵抗力差、易感冒。

(1)中性粒细胞降低:多见于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抗肿瘤治疗后等。

(2)淋巴细胞降低:多见于应用激素或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病等。

(3)嗜酸性粒细胞降低:多见于伤寒、大手术等应激状态。

血小板(PLT):

止血的“主力军”

当身体受磕碰、有外伤导致血管破损时,就需要血小板这个“维修工”上场了,它主要负责止血和凝血。

01 血小板计数升高↑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严重感染恢复期。

当天气变冷、饭后、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或近期有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均会轻微增多。

但PLT显著升高则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结合临床表现,也可考虑血液增殖性肿瘤、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等血液疾病。

02 血小板计数降低↓

提示止血、凝血功能出现问题。

若PLT轻微低于标准值,平日没有明显皮肤淤斑、紫癜、牙龈出血等症状,不需要太担心,但建议定期复查。

若PLT小于50×109/L,就需要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

专家提示:

血常规检查属于基础检查,不容忽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来源于我们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所以如果血常规中这几项指标异常明显,要及时关注、复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