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人们的想象中,宇宙或许会是平行的,或者是存在无数个相似的维度。但这些想象在科学界没什么理论依据。

直到NASA在南极的实验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并且有科学家说出“镜像”和“平行”之类的描述词汇后,似乎平行宇宙的存在,才算找到了理论靠山。

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南极地区真的存在着平行宇宙的证据?

(位于南极的实验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南极的实验装置)

是不是平行宇宙存在的证据

是不是平行宇宙存在的证据

南极的茫茫雪原,有一个瞬态脉冲天线实验装置,该装置的简称为ANITA,整体实验项目资金全都由NASA提供。这个实验装置,主要是用来探索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的。

中微子很神秘,而且能够穿透一切,不与周边的物质发生任何反应。每时每刻它都存在于一切之中,但是要想捕捉到却相当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南极的ANITA实验装置,可以灵敏捕捉到来自外太空的任何中微子。由于不会被任何物质阻挡,这些中微子就像掉落一样,可以直接穿透厚厚的大气层,甚至穿过地球整个身体,再从另一端出去。

ANITA装置,能够探测到这些过程,不过因为地球的的偏转等因素,有些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也探测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此前的一场监测中,相比于别的中微子掉落并穿过了地球,居然有另外的中微子,它们的运行轨迹完全是反过来的。这一奇特的现象,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各种理论和观点也随之出现。

而之所以后来跟平行宇宙产生了关联,是一个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物理学家表示,该现象是因为两个正反宇宙的存在而产生的。

大爆炸时形成了两个宇宙,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宇宙里,还有另外一个宇宙。只不过这另外的宇宙,所有的物理法则跟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反过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引力是往下掉落的,而另一个平行的宇宙则是向上飞升的。再比如我们的时间是往前流逝的,另一个世界的时间则是倒退的。

正因为如此,仪器所捕捉到的中微子反升现象,正好是另一个宇宙存在的情况之一。科学家都这么说了,媒体自然会赶紧报道,我们发现了平行宇宙。

可显而易见的是,这个观点仅仅是一种推测。就连提出该观点的物理学家高勒姆都表示,这只是最简单的假设。啥意思呢?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反过来运行的中微子,看起来可不就是反的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直白一点说,这个科学家或许只是偷懒没思考,又或者就是单纯的调侃了一下。正所谓科学家打个喷嚏,外界就跟着一起感冒了。

还真以为发现了平行宇宙,可实则媒体报道了这则消息后,再没有任何后续情况。也就是说,平行宇宙和中微子之间产生关联,至少不在科学家的思考之列。

当然,公众非要想让两者产生关联,那就不是科学家的任务,而是科幻作家该做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乎,围绕南极的ANITA装置所探测的奇异中微子现象,科学界是从别的角度进行解释的。从2018年起,相关的理论也提出了不少。

从惰性中微子到暗物质

从惰性中微子到暗物质

能量低的中微子穿透地球,这在科学界已经都知道了。只是来自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在此前科学家们始终认为,由于大的截面,使得它们没有穿透地球的能力。一旦进入地球内部,会遭遇到其他物质的阻拦,基本上无法从另一端穿出来。

可南极地区的监测实验,偏偏就发生了穿出的事,而且此前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一种观点就认为,这是惰性中微子在搞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科学家的解释,上述中微子不会跟其他的物质发生任何关系,不会接触也不会发生什么反应,所以当它从地球的另一端进入后,就能看到它从这一端的地面升起来。

还有的观点就更别样了,表示不是什么中微子,而是非典型暗物质在作祟。至于这些暗物质是什么,提出观点的科学家也给不出更多的解释。

与其说上述给出的答案是解释,但不如说更像是科学家在偷懒。就好比所谓的平行宇宙观点一样,都只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结论,可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没有后续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进一步去看,这些解释似乎也都在说明,南极地区仪器监测到的中微子,已经超出了科学家制定的物理标准了,已经不属于人类已知的成分了。

有人认为这不可能,有人认为就是已知的成分,只不过发生的概率太低,所以才会显得大惊小怪。这概率是多少呢?据此前的研究人员说,中微子以反升的姿态被监测到,概率是十亿分之一。

虽然已经够低了,但确实也不是零,万一真就发生了呢?所以该问题如果继续解释的话,其实就两种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就是按照常规的物理法则去解释,看看能否最终找到答案。

第二种就是用人类未知的宇宙法则去解释,显然平行宇宙的法则就属于后者。

从猎奇的心态看,大众自然更想听第二种解释。可惜绝大多数科学家在这个方向没有什么研究,而人们自行的天马行空的解释,往往又缺少权威性。

于是大多数的解释,还是偏向了第一种类型。好在也有科学家比较另类,愿意以打破常规的姿态思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另外物理学家的观点

来自另外物理学家的观点

2018年,有另外一队美国的物理学家,关于此前的异常事件,提出了最新的研究。这一组科学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用另外一项实验进行了类比。

原来在南极除了面向太空的ANITA设施,还有面向地球内部名为冰立方的观测站。后者也属于中微子探测设施,只不过它是在深达1000米以下的冰层之中,探测器的分布数量也达到了几千个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立方观测站在此前的探测活动中,也监测到过跟ANITA相类似的情况。而最新的研究通过类比就认为,这不是常规物理法则下的概率事件,而就是超出了人类现有认知之外的东西和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虽然已形成了文章,但在2018年时,并没有通过物理学界同行的评审,相关的权威期刊也没有将文章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物理学界的同行有的也看过了文章,有人支持这一解释,但也有人反对。无论如何,文章最终的观点在明里暗里的说明,仪器设备探测到的异常现象,并不是中微子引起的,肯定是另外的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另外的物质,在物理学界又叫超对称粒子。一会儿是中微子,一会儿又是超对称粒子,普通大众早就听得满脸问号了。

可是没办法,由于实在解释不通,科学家们也只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对称粒子又是什么

超对称粒子又是什么

这种粒子又叫超伴子。超对称粒子在科学界只是一种假设和预言,在南极地区的异常现象还没被发现之前,有科学家就预言了超对称粒子的存在。

因此上面提到的研究中,那一组物理学家就把其当成是超对称粒子了。不过在别的科学家看来,这样推断和解释相当不严谨,不能仅仅从类比和统计上就仓促下结论。

不过相对严谨的科学家也坦言,不这么解释,目前确实就没有能够解释的通的理论了。而且,不确定的因素也一直存在。下一步究竟会怎么样,科学界暂时没有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大白话说就是,科学家们也懵逼,而且还得继续懵逼。

关于中微子的那点事

关于中微子的那点事

回到中微子的研究和观测上来,还在19世纪的时候,科学家在研究β的衰变时,居然发现有一部分的能量凭空消失了,用当时已知的物理学理论始终解释不通。

这一问题持续了二三十年没有答案。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科学开始提出了假设观点,他们认为有一种不知名的粒子存在,它们不具有电荷,甚至没有质量,它们消失后正好携带走了一部分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34年,中微子这个全新的名称,首次在科学界现身。它最大的特性就是没有电荷并且体积相当小。

虽然提出了正式的理论,可依照当时的技术科学家还发现不了它。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通过监测核反应堆,才明确发现了中微子的存在。这之后,围绕中微子的研究又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我国于江门建设的中微子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于江门建设的中微子实验室)

目前,除了NASA在南极设立了探测设备外,我国也设立了中微子实验室。最新在建的实验装置位于广东江门,其深入地下至少700米,就是为了探测和捕捉穿透地球的中微子。

此外,日本也设立有自己的中微子探测器。在此前的研究中,日本的科学家还证实了中微子存在质量,这一成果后来还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综合来看,围绕南极探测到异常中微子的这件事,要说跟平行宇宙有关,大概率这一假设还站不住脚。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全新的物质,目前科学界也给不出确切的结论。

毕竟,一种全新的现象或者物质,从发现到证实它的存在,很可能会持续数十年的时间。至于说新的现象会把科学家的研究引向哪里,科学家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出全新的理论很容易,就像平行宇宙和时间倒流,宇宙存在镜像之类,但是要证实某种理论,就旷日持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