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从《流浪地球 2 》到《深海》再到《熊出没伴我 “ 熊芯 ” 》,这几部为今年中国电影中贡献了几十亿票房的优秀影片,每一帧逼真的画面背后,都是3D渲染的功劳。

近年来,随着影视、游戏、广告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的渲染需求不断增加, 3D渲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也面临更大的问题:计算能力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传统渲染行业又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在计算资源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服务器来建设数据中心,如遇到影视拍摄的淡季,投入的资源往往闲置,入不敷出,因此云渲染模式适时的出现,并迅速走向市场主流。

01

云渲染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期的渲染行业,为了提高特效的制作效率,一般会通过“渲染农场”( Renderfarm)来完成后期的制作。

渲染农场,通常指通过密集搭载 CPU/GPU来实现高密度的并行计算系统。目的是使用主流的商业计算机硬件设备达到或接近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用来解决长时间的图像渲染工作。

但渲染农场会面临很多发展的瓶颈,比如计算资源前期的高投入,投入产出比受限于业务周期,再有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等等,因此云渲染刚刚出现,就颇为受到市场的欢迎,因为“云”的所有特性,直指渲染农场的痛点,因此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在软件层面, 3D渲染行业和国外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的软件供应商依托长期、广泛的应用已构建生态护城河,国内 3D渲染引擎工具要形成规模化商用,还需要整个产业投入更多的努力。而云渲染,利用云计算技术的特性能够将渲染任务分配给多个服务器同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渲染速度的提升。在避开端侧渲染软件生态壁垒的同时,从技术层面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能够充分满足高画质、大场景、高实时渲染的业务需求,也是我国 3D渲染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再者,资产方面,国内 3D模型等数字资产因缺乏分享互通、版权管理机制,导致流通、变现困难,使得国产 3D渲染引擎面临各自为战、资产缺乏等困境。

渲染行业要标准化、规模化,并走向生态化发展的产业化,通过云渲染搭建大平台,聚拢优质的上游企业,赋能广泛的下游生态,是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诞生了。

这是由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寰宇信任 (北京 )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艾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渲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接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 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它将助力石景山区构建数字资产产业集聚区,建立从 3D数字资产生产、 3D数字资产确权到 3D数字资产流通的全链路服务。并帮助国产 3D云渲染引擎跨越资产和应用两大鸿沟,为国产 3D云渲染引擎提供应用场景。

02

从云上生产和数字资产看平台的价值

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作为一个平台要解决的就不会只是项目级的问题。它本质上要改变的是两件事,一是生产上云,基于云来摆脱软件桎梏,并走向高效生产;二是数字资产,通过版权服务,解决盗版认定的问题。

先来看数字资产, 3D模型等数字资产只有在有效流通的前提下,在平台上才会产生复用的价值逻辑。但随着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的发展, 3D模型、 3D数字人等 3D数字资产却一直缺乏相应的版权管理手段,导致 3D资产在企业内部烟囱式发展,缺少流通,制约了行业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寰宇信任联合华为云共同探索 3D数字资产版权管理相关核心技术研究,推出了基于 3D水印技术的 3D资产版权服务平台,能够在 3D资产中嵌入不可见无法去除的水印信息, 3D数字资产二次编辑后依然能够检测出水印信息以实现盗版鉴定,能够解决 3D资产盗版鉴定难的行业难题,建立从数字资产生产、数字资产确权到数字资产流通的全链路服务助力 3D资产流通,助力可信元宇宙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云上生产,“云化 ”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生产力的升级,弹性的资源,灵活的计费,甚至可在高峰期定制高性能的云主机等等,但同时 3D渲染对 GPU渲染性能、网络带宽等硬件条件有较高要求,这就给云服务商提出了挑战。

要支撑 3D渲染的云上生产,不能缺少华为云的“硬”实力。一直以来,华为云致力于在云上提供丰富的 CPU及 GPU计算能力,开发完全自研可控的 HDP传输协议支持 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构建高质量的 GPU工作站级云桌面,并在云图形工作站所需要核心技术上,均有出色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云图形工作站最核心的高清低码技术上,华为云桌面在长期积累用户反馈,运营运维经验的基础上,对多行业,多使用场景进行了精细聚类,做到场景精准识别,编码精准匹配,从而使用户与虚拟机进行交互时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华为云桌面基于统计分类的场景化的高清低码技术,将会进一步演进成为基于在线用户肖像刻画,智能编解码选择和参数优化,甚至是编解码自学习,自演进的 AI编码算法,从而在高清低码方面精益求精。

在稳定低时延方面,华为云桌面在“云 -网 -端” 3方面持续构筑核心竞争力:在云侧,在有 GPU设备的条件下,华为云桌面充分利用 GPU能力,通过 GPU-CPU之间的配合协同完成极低延时的云桌面“采 -编”一体化;在无 GPU的条件下,华为云桌面通过自研显示驱动技术,将 APP的渲染操作低延时同步,并佐以低延时压缩算法;在网络侧,华为通过 RTN网络及自研的 RTSA传输协议,构建了大通量、低延时的网络传输通道,并与云端联合共同实现了信源 -信道联合编码,抗网损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端侧,华为持续投入异构终端的“解 -渲”一体化低延时显示技术,并在如 x86/64, android, arm Linux上进行实现。

而影视级显示则是行业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项目,华为云已自研了成套的色彩高保真的编解码技术;通过对原始 RGBA桌面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数据转换,使之能够被现有不同的级别的硬件编 -解码器支持,以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能力;同时华为云还通过在端侧进行数据后处理操作,实现了更高的色彩保真效果,目前已经达到了视觉无损水平。

再有 GPU云应用的兼容性,实现云端和本地一致的使用体验;而基于桌面的协作式设计与创作,加强了工作链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

03

做强做大数字资产及应用产业生态

作为高效的生产模式,数字资产及应用在市场需求上已经占据了主流赛道,而数字资产及应用产业的做大做强,不仅有利于从软硬件到内容制作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也可以通过平台化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 3D云渲染引擎生态共性技术平台成立的背后,其实也是为了做大数字资产及应用产业生态的一种尝试,要实现这个目标,产业各方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决心。

首先,从政策层面,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在上海, 2022年印发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要求:到 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 3500亿元,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 150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 5500亿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2— 2025年 )》,也提出到 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 5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互联网 3.0特征的技术体系、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数字人产业创新高地。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石景山区主动而为、趁势而上,会同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制定发布《北京市推动石景山区新首钢园互联网 3.0 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推动石景山区互联网 3.0 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多项政策打造发展热土,助力产业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特色发展之路,这点很值得参考。

其次,云渲染毕竟是一个技术驱动的生产力跃迁,所以需要核心技术服务商起到轴心作用。我们也看到华为云与寰宇信任,通过平台的搭建,从云上生产和数字资产两大维度上,为产业做好了赋能。

第三,生态体系的协同创新也尤为关键,尤其在具体的技术场景上,仍然需要有国内顶级的企业能够形成支撑作用,比如艾迪普科技具有国产自主可控实时三维图形引擎、数字图形云资产以及一系列支撑数字内容产业的工具产品;渲光科技旗下 Lumverse 3D图形引擎原身为完美世界内部 ERA引擎,是中国最早的 3D移动游戏引擎之一,是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跨平台 3D图形引擎;而虚拟动点是全球顶尖的运动捕捉技术和应用方案提供商,拥有国际领先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这些一流的技术企业之间的有效协同,会让平台的创新和生态自然生长。

最后看决心。其实,从平台建设的初衷,到参与平台生态的企业级别,再到平台要解决的问题,带动的产业价值来看都明确表达了这种将数字资产及应用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