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路 虹

澳大利亚官方日前公布的2023年12月份失业率为3.9%,预期为3.9%,前值为3.9%。1月16日,西太平洋银行和墨尔本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份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墨尔本研究院消费者信心指数(即消费者情绪指数)下降1.3%,从前月的82.1点回落至81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与澳大利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诸多变化息息相关。

先看内部因素。一是澳大利亚生活成本和利率的高企继续主导消费者情绪,使其仍在极度悲观的水平上徘徊。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深度衰退期间,这项指标曾出现过更为悲观的开年情况。

澳大利亚统计局1月10日称,2023年11月该国通胀率进一步下降至2022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服务价格通胀仍在高位。澳大利亚政府和分析人士多有共识,抗通胀之战远未结束。数据表明,2023年11月澳大利亚整体消费者价格指数月度同比涨幅下降至4.3%,低于10月的4.9%和9月的5.6%,也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4.4%,更远低于2022年12月的近期峰值8.4%。相对2%~3%的通胀目标,澳大利亚抗通胀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自2022年5月开始,为了抗御通胀,澳央行已经加息425个基点,但澳央行行长布洛克2023年12月初表示,澳大利亚“去通胀”前景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服务价格通胀方面。

从新发布的通胀数据来看,澳大利亚多个领域的服务价格已经出现“去通胀”的趋势,例如餐厅用餐价格和家庭服务价格的通胀率都在2023年11月持续放缓。不过,同期澳大利亚的租房价格涨幅依然强劲。此外,保费价格涨幅继续强劲增长,创下16.2%的历史新高。这两项价格走势分别反映了澳大利亚建筑成本持续高企,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1月10日表示,尽管现在通胀率相比2022年的峰值水平已经大幅下降,但澳大利亚对抗通胀的斗争还没有结束。

二是服务业偏弱。澳柔道银行最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商业活动均出现萎缩,进一步凸显了多次加息后澳经济的脆弱性。服务业PMI特别显示服务业出现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快的收缩速度。

三是就业市场不振。高盛研报指出,澳大利亚的劳动力调查显示,2023年12月份失业率稳定在3.88%,符合预期。然而,报告的细节比预期要弱,其中就业人数减少了6.51万人,预期为减少3万人,参与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66.8%。虽然就业人数的月度降幅是自2021年新冠疫情封锁以来的最大降幅,但这只是部分追溯了11月和10月11.69万人的大幅增长。此外,数据中还包含潜在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因为就业增长和工作时间在澳大利亚12月/1月假期期间波动较大。从月度波动来看,高盛预计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将在2024年上半年从紧张的水平逐渐走软,澳联储可能会在2024年8月开始降息。

四是铁矿石出口价格回落。2024开年的1月3日,铁矿石价格从202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回落。新加坡铁矿石价格下跌至每吨139.05美元。中国大连铁矿石和上海螺纹钢期货合约价格也出现下跌。中国当前铁矿石供需基本面逐步转弱。进入淡季后,钢厂铁水产量就持续减产,并且减产幅度和持续时间均超出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而中国矿石到港量在前期海外年末冲量的影响下依然处于高位,国产矿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减产。供强需弱使得铁矿石在中国港口库存处于持续累积的状态,供需紧平衡的局面在近期得以显著缓解并逐步转向宽松。

再看外部因素。由于美国通胀又现升势,国际市场降低了对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美国2023年12月CPI数据是美联储今年第一场议息会议参考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美国劳工部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CPI同比上升3.4%,为2023年9月以来新高,预估为3.2%,前值为3.1%。市场判断,美国CPI数据发布后,美联储3月和5月降息的可能性下调。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下滑,提升美元指数,叠加澳大利亚经济内部的不利因素,导致澳元相对美元贬值,从去年12月28日一路下跌,大半个月间跌幅达4%。

虽然,澳大利亚经济在岁末年初出现波动,但中澳经贸关系则呈现进一步加强的态势。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近期即表示,中国崛起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环,澳中关系是一种成熟的关系,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为这种关系注入了活力。1月17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表示,2023年是中澳关系“交流、对话与改善之年”,两国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重新启动,务实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中澳贸易额再创新高,投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两国货物贸易额约2812.63亿澳元(1澳元约合0.66美元),同比增长8.52%。2024年是中澳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澳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