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薇姐上网冲浪的时候,经常在小X书或者其他媒体中看到很多国际学校家长的抱怨。薇姐也不免要感叹,很多入读国际学校的“残酷真相”,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共情。

今天薇姐又找到了一些孩子在国内读国际学校学校的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希望也给其他家长一些共鸣和启发。

01

M先生:国际学校的的大头花费,不只学费…

在四年的学习中保守估计给孩子花掉了200个w,其中学费80万元,补课费用和其他方面的支出竟然与学费相当甚至更高…在国际学校中,感觉学生们犹如碎钞机一样,最大的开销并非学费,而是用于参加各种班课的费用。

让孩子入读国际学校,目标就是进入海外大学,而海外录取标准不仅仅看重学科成绩,还要求学生具备能力、技能和卓越经历。这些软性要求需要资金支持。参加竞赛、夏令营,或进行个人项目以提升背景,丰富履历,这些都需要额外的

如果仅依赖学校内部资源,缺乏家庭额外支持,感觉国际学校的学生在激烈的大学申请竞争中要想获得理想的录取通知,实在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B女士:上名校并不是进入名牌大学的“护身符”

“鸡娃”很久,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的孩子都在自己主动“鸡”自己…而不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现在孩子和我都卷不动了…

顶尖的国际学校之所以能够保持出色的升学成绩,主要归因于其拥有极为优秀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在进入国际学校之前通常已经是学业上的佼佼者。他们通过长期的个人努力和积累,培养了卓越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身具备内卷属性。

国际学校并名牌大学的“护身符”,无法百分之百地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顶尖名校学生的成功仍然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努力和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好外教留不住 其他外教来历不明…

许多家庭选择国际学校,主要是追求“纯正”的国际教育,因此对学校的外教比例格外关注。国际教育市场的混乱中,很多国际学校以高比例的外教为卖点,这导致了许多家长过于注重教师的身份背景,而忽略了他们实际的教学水平。

外教比例虽然能够体现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但仅仅依赖外教比例不能完全反映学校教学的质量。家长们需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专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程度。过分强调外教比例可能使得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最终影响学生在学术和个人发展上的全面成长。

一些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知道的近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国际学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国际学校上课完全没有价值。

在国际学校,学生选课不同,无法进行排名,鼓励合作而非竞争。每个学生有机会在擅长科目上展现最好的一面。国际学校提倡个性化教育,体现在灵活的课程体系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培养独立自主和自律习惯。

学校手机管理灵活,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培养自主学习和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反思的意识。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素养,远离逆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自觉性。

所以,上不上国际学校?怎么上?上哪所?都是家长需要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片及信息来源: 非注明原创均来自网络
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和图片等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完全真实性,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非获授权不可使用本公众号的内容,违者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公众号不对文中出现的所有第三方广告,以及发布的所有广告负有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