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执行干警的努力,公司货款这么快就要回来了……”近日,通过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执行干警牛凯和同事的努力,仅用19天,就将广州一家公司申请执行的1600余万元款项及利息执行完毕。

这是四川法院人稳步推进审判质效优质化的生动诠释。近年来,四川各级法院积极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一审服息诉率90.02%;平均结案时间、诉讼链均时间缩短至53.95天、69.47天,审判质效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首例公共交通人脸识别侵权纠纷案庭审现场

压实院庭长监管体系

不久前,资阳市乐至县法院探索制发落实“阅核”制度的试行意见,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有力推进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为啥要实施院庭长监督管理?如何落实?

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让员额法官的审判权得到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倒逼院庭长加强对纠纷多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分析研判。“把案件审理期间作为考核法官的重点,把纠纷在院时间作为考评院庭长的首要指标,从制度上要求院庭长加强对办案整体质效的监管.....”

另外,针对个案监管失准弱化问题,四川还提出由院庭长把关结案审批,加强对重点案件的阅核;出台相关办法,构建司法责任闭环,追究违法审判者责任……

“通过制度让院庭长对案件质量审核和审判时间把控。若有不同意见,还可提请专业法官会议讨论,从而保障判决的公平公正。”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相关制度,院庭长将在阅核意见上签字。相当于把院庭长置于把关人的地位,一旦有冤假错案,将会和案件审判人员一起被追责。

相关统计显示,在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后,四川法院14名院庭长获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和优秀法官,全省权威、全国领先的监管体系初步构建,相关做法获评“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促进司法效率提升

19天执行到位1600余万元的背后,是我省各级法院探索“案件审理期间—纠纷在院时间”双向考评机制改革试点的结果。

为啥要探索?虽然近年来四川法院各项审判质效指标持续向好,但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最突出意见仍是司法效率问题。

“原因在于法院和社会公众对司法效率的评价标准不同,前者关注单个案件的办理时长,而后者则关注从递交诉状到拿到‘真金白银’的全周期。”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说,对于一审、二审、再审案件之间的时间间隙,法律上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些间隙背后的效率问题,又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为此,在本次双向考评改革中,四川高院专门对此进行调研并出台相关措施,“简单地说就是缩短每个流程时间,提升司法效率。”前述负责人介绍。

据悉,目前双向考评改革实施后,全省各级法院的整体解纷效能明显改进。

将答疑贯彻诉讼的各阶段

“最近的经营情况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困难?”近日,在宜宾市长宁县竹海镇一家竹制品加工厂内,宜宾长宁县法院竹海法庭的王燕法官正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

此前,竹海法庭审理了一起侵害经营秘密纠纷案件,前述企业败诉。为了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判决内容,竹海法庭主动走访该企业,对诉讼进行答疑。“就是为了让企业明白案子输了并不意味着生意垮了。” 王燕说。

其实,这只是全省各级法院主动进行判后答疑的一个缩影。为了进一步推进答疑工作,四川制定了关于答疑的若干意见,规定必须进行刚性答疑的案件类型,确定可主动邀请代表委员、律师等参与答疑,将答疑贯彻诉讼的各阶段。“总之,就是一句话,要让群众看得懂、想得通、心里服。”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