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3》里,宋运辉从东海到了彭阳。彭阳一个县级小厂,不仅效益不行,居然还面临关停。但是宋运辉用了一年的时间,不仅让彭阳起死回生,还顺利回到了东海继续曾经的理想。有人说他幸运,要是他在东海一直呆着,可能也不会特别顺利。也有人说竹胺的成功,有幸运成分。

但是宋运辉的逆袭,却并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因为他这三个优点。这三点,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1、眼光

宋运辉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是因为他具有跟得上时代的眼光。当初在东海,在马厂长基本上敲定跟日本的合作时,是他一意孤行,看上了美国更先进的技术,所以才有了跟洛达的合作。

他来到彭阳厂,虽然并不熟悉农药领域,但是他也能看到竹胺的发展前景。彭阳厂即将关停,曹工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研究了一半的竹胺交付给他,希望不要浪费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宋运辉在火车上看完了竹胺的所有资料,当下决定返回彭阳厂。

虽然他不了解农药,但是他了解国际形势,他知道竹胺对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他再一次去北京争取机会,靠着自己对国内市场和竹胺研究的了解,说服了部里,给彭阳厂争取到了一年的机会。

试想,如果是换做他人,或许曹工的竹胺真的就戛然而止了。但是宋运辉却能够凭借他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为竹胺、为彭阳厂赢得再一次的机会。

当然,有这样的眼光,在于宋运辉从未停止的学习。

2、魄力

有眼光,还要有魄力的支撑。部里虽然给了彭阳厂两个选择,一个是带走核心团队,让他们继续研究,一个是不给彭阳厂任何支持,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既要创收,又要继续搞研究。

这样的选择摆在眼前,换谁都会选第一个吧,可是偏偏宋运辉选择了第二个。宋运辉跟曹工道歉说,自己替她做了选择,其实,就算让曹工选,她也会选择第二个吧。

要养活工人,还要想办法搞研究,国家不给一分钱,这么难的问题摆在宋运辉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接下这一挑战。

当然,他的魄力也来源于他的清醒认知。国家之所以这么做,不是故意为难,而是为了让他们做先行试点。在改革的大潮里,企业如何自救?有没有可能焕发新的生机?

宋运辉接受挑战,抱的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他想为发展趟出来一条新路子。如果成功,这正好证明了自己,如果失败,也算提供了一条失败的经验。

他的魄力在于他早就把自己的前途命运放在一边,他心里只有厂子和工人。

3、心态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努力,也要靠机遇。彭阳厂的竹胺研究,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是宋运辉却能始终以从容的心态应对。

全厂创收,末位淘汰,面对残酷的制度,为了拖着彭阳厂前进,必须要淘汰劳模。宋运辉心有不忍,可是他还是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制度。科研停滞,研究小组有人想要退出,是宋运辉及时把研究成果换成了钱,稳定了人心。

大田实验失败,全厂上下笼罩着失败的阴影,曹工更是心态崩了。宋运辉心情低落,但是他并不放弃。在小拉的启发之下,他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最后关键时刻,他向曹工提议,他们可以换个思路。正是因为这一提议,彭阳厂得到了重生。

面对压力,面对失败,谁都会有心态顶不住的时候,但是一味沉浸其中并不能解决问题,保持心态的稳定,才能为自己找到新的发展道路。

你们都只看到了宋运辉的逆袭,却不知他每一步是如何走来。有他这样的眼光、魄力和心态,不管什么时候,都能逆风翻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