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决不姑息——贵州正风肃纪反腐》警示片的热播,前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作为第一“主角”出镜,种种贪腐细节被暴露,谁也没想到他的胆子有那么大。

警示片中,刘文新反省自身问题时亲口提到“当市长眼里没有书记”。

这句话让观众十分疑惑,明明是市委书记才是一把手,项目、人事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都在书记手中,市委常委会,书记才是召集人。

市长,怎么可能眼里没有书记呢?

除非他不想进步了。

未免也太奇怪了,难道是刘文新在说谎,故意夸大其词?

更不可能,这可是公之于众的警示片,已经涉嫌犯罪的他没有必要再自讨苦吃。

可以肯定的是,刘文新当市长的时候,确实没有把市委书记放在眼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胆大包天呢?

先确定关键信息,刘说的当市长眼里没有书记,其中市长指的是他在2013年11月至2017年8月担任的贵阳市市长,书记自然就是时任贵阳市委书记。

通过警示片可以发现,刘文新的作风极其霸道,用“一霸手”来形容更为贴切,他和班子成员讨论问题时,从来不会听反对意见,反正最后都是自己说了算。

而且刘在贵阳任职的时间极长,从2002年5月担任团市委书记,到2017年8月卸任市长,他在贵阳足足工作了15年,根基很深厚。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的双开通报中有一段表述很罕见——“玩物丧志、痴迷刀具”。

刘文新是刀友,对刀有着谜一般的热爱,刀具领域的某媒体甚至声称,刘文新案给国内刀圈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可见其有违法资金购买了大量的刀具。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刘文新的性格十分强势,而且对任职地相当熟悉,家中又还收藏着大量长短不一的刀具,他的形象根本不像一个省会城市的市长,倒更像个穷凶极恶的地痞流氓。

那么,面对这样市长,市委书记是不是就真的变得很弱势了呢?

不大可能。

公务员体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权力是按照等级来进行分配的,地级市的最高决策者权肯定是在市委书记手中,比如人事安排。

就算市长再怎么强势也无法越过书记,直接在常委会上发号施令,最后总结发言的那个人一定是书记。

市委书记也许可以架空市长,但市长绝不可能利用自身权力去架空书记。

所以,刘文新说他当市长眼里没有书记,与狂妄强势的性格无关,至少不会是主要原因。

难道是他的后台够硬?

警示片中提到,刘一直处心积虑大搞政治攀附,挤破脑袋、不惜代价往上爬,那么在他搞政治攀附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就结识了一位大靠山,至少是副省级以上的领导。

背后有大人物撑腰,胆子自然就更大了,做出不把市委书记放在眼里的出格行为举动也不是不能接受。

那么,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大人物呢?

去年8月落马的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有很大的嫌疑,在刘担任贵阳市市长期间,孙担任贵州省省长,有两年的重叠,孙确实有符合条件的影响力。

从另一方面看,刘文新作为市长,眼里没有书记,不仅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卸任市长后被提拔为黔西南州委书记,背后如果有孙这个大靠山么一切就都能说通了。

假如是在普通的地级市,也许内幕真是如此,但贵阳毕竟是省会,市委书记往往有高配的惯例,当年与刘文新搭班的市委书记高配至省委常委,为实职副部级领导。

更重要的是人家是中管干部,管理权限不在省里,所谓的后台硬一说其实并不成立,就算是孙,也没必要为了刘而去压制一名常委级人物,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是脾气差,也不是后台硬,刘文新到底是凭什么眼里没有书记呢?

答案就在警示片中。

刘文新在担任市长期间,他帮人的方式很直接、力度也很大,收钱更直接,出入公共场合敢于公然与商人勾肩搭背,这种大胆的妄为作风被当地的领导干部纷纷效仿。

刘落马后,贵阳市政府各部门县处级以上干部、黔西南州县(市)及州直部门“一把手”共30余人落马被查,刘还说了“市政府的班子多人违法,想想凡是管过城建的都全部完蛋。”

这说明什么?

说明刘文新在担任市长期间,身边有很多的县处级“小弟”,他们以刘为中心结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这些人的存在才是刘文新敢于眼里没有书记的底气来源,因为听他话的人太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文新的前任市长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是,刘调走后,李又重回贵阳担任市委书记,他不仅也大搞权钱交易,还痴迷于赌博,堕落程度比之刘文新不遑多让。

正是在这种长期被“腐败”侵蚀的政治生态下,才催生出了一个“当市长眼里没有书记”的刘文新。

极端讽刺的是,尽管刘文新的品行不堪入目,他见到耶稣像都要去拜一拜,祈求保佑他步步高升,就是这么一个极端腐败的正厅级领导,他的早期经历却十分励志。

18岁师专毕业的刘文新,曾在乡村中学当了3年多的教师,后来受到赏识调进县司法局工作,依靠自学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他不仅当过律师,甚至还当过县法院副院长,从事法律相关工作近10年。

当他在镜头前流着眼泪大声喊出“对不起”的时候,也许他早就忘了自己还学过法律,也是靠法律才得以高升,今天,等待他的依然还是法律,只不过他已经成了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