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自责有什么用?”这是大多数人对南阳方城县独树镇英才学校火灾的态度。

尽管通报已发布,但公众仍一头雾水。

13名小学生不幸遇难,但是到现在为止,官方仍然没有对事故原因做出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调查这场大火的事故原因很难吗?

不仅如此,媒体的反应也令人疑惑。大河报、河南日报扥官媒在第一时间连转发消防部门的通报都没有。

网友们对此愤怒不已,这起悲剧已经过去了整整4天,官方通报竟然对诱发火灾的具体原因只字未提,整篇通报“避重就轻”。

南阳回应称,宿舍有两个门,一个供学生正常出入,夜间不锁,另一个门用于外出和公共卫生间,但没有提及失火宿舍的情况。

为什么失火宿舍的情况没有被提及?

宿舍内的电线起火,学生看到木材燃烧的情况,而且有老师住在这个宿舍,事发后联系不上贾老师,这些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我看来,这则官方通报除了充斥着一些标准的表达之外,其实并没有提供太多新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媒体此前已经报道了学校情况、周末未离校、宿舍人数、事故现场等情况,几乎已经厘清了整个事件的轮廓。

这次通报,似乎只是澄清了有关宿舍门锁的传言。媒体已经通过学生的口头证词证实了“宿舍通常不上锁”的情况,但通报却以不可置疑的口气盖棺定论,让人感到有些不解。

对于公众关注的锁门问题,通报原文是这么说的,

“该宿舍共有两个门,其中一个门供学生正常出入,此门夜间从不落锁,便于学生出入宿舍外的公共卫生间。”

结合媒体报道的细节,可以明确的是,这间当晚入住了32名三年级男生的305宿舍,最起码有一个门是没有上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官方通报的描述“三楼为男生宿舍”可以确定,这个面积约56平方米的宿舍入住32名学生,实际上是一个摆满床铺的教室,入住密度极高,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而宿舍只有一个门供学生出入,且据称“其中一个门夜间从不锁上”,似乎也意味着着火时学生疏散可能会受阻。

虽然官方通报未直接表示有门被锁住,但却暗示了这一可能性:安全出口并不畅通。

更为令人遗憾的是,通报中还指出那个“夜间从不落锁”的门其实只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公共卫生间,并非为了应对紧急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3名三年级孩子的生命悲剧面前,官方通报揭露的种种细节令人心痛。想象一下深夜里的惊恐场面,未曾接受逃生训练的孩子们面对火灾时的手足无措,宿舍的另一扇门为何没有打开?

如果另一扇门也是开着的,这13名孩子是否有逃生的机会呢?

答案会乐观一点。

如果305宿舍还有另一扇开着的门,这13名孩子很可能就不会面临生命危险,烧伤的同学也不至于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火灾中,32名学生在深夜慌乱之中,只能利用一扇敞开的门逃生,结果有19人成功脱险,但13个孩子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幸免于难。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13个孩子是错失了逃生时间,还是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他们不会睡得那么沉,连死神的临近都无法让他们不醒来。

现在,我们应该为这些幸存者和逝去的孩子们感到庆幸,还是悲伤呢?

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对于河南宿舍火灾事件的官方通报,有太多疑问。

先是媒体披露遇难小学生“遗体均在各自床上呈躺睡状态”,再则官方强调“其中一个门夜间从不落锁”,这些牵强的信息非但不能解惑,更多的是愤慨和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置信,2022年乌鲁木齐吉祥苑小区火灾之后,最后硬凑为“路是通的,是他们不跑”?继而这13名孩子在这场火灾中丧生,难道只能怪他们睡得太死吗?

为什么32个学生中只有19个幸存,这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解释。

无论是南阳方面还是媒体,都需要更加勇敢地直面问题,给公众一个交代,而不是仅仅表达“无比自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这场灾难夺走了13个年轻的生命。

既然领导们“高度重视”,家属“情绪稳定”,群众“泰然处之”,那么就慢慢来,好好地查清楚吧,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