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先辈前仆后继的走上革命之路,他们基于社会状况,结合自身思考选择行动战略和方针,最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国民党和共产党同样属于选项中的两种。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用在这里或许正是对两党战略的体现,创立初期,孙中山先生同样抱有救国救民的心愿,可对于社会状况的把控还是存在不足,最终走向失败。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蒋家近乎将国民党当成自家军队,并且对民众的苦难视而不见,所以很多人都迷途知返,来到了共产党一边,宋希濂就是其中的一员。

说到宋希濂,其实很多人对他背叛国民党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作为国民党的师团级干部,宋希濂本人原先是最尊崇蒋介石命令的,能够突然背叛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国民党败退

事件的开端还要从1949年说起,此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胜负已经快要分出来了,特别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已经没有了胜利希望,但是蒋介石不甘心失败,还在负隅顽抗。

凭借着接连胜利的气势,解放军的部队一直在往前推进,而国民党则显的不知所措,在战场上的战斗力根本发挥不完全,自然不可能对战局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不过共产党的军队虽然势如破竹的拿下了国民党不少据点,可对于那些敌军将士,他们并没有选择进行屠戮,而是将他们都当成了俘虏进行再教育。

这些被押送的群体基本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士兵,他们具备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对共产党尚处于建设时期的情况来说,是极好的知识储备力量。

再加上,当时的士兵,拥有的理论知识都是在战场上实践过的真本事,所以就显得更加珍贵,如果放任这些知识就此消失,那对于我国的军事进步发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1941年11月份,解放军的部队到达了西南地区开展工作,经过和国民党的交锋行动,最终活捉了国民党的陆军中将宋希濂,给国民党势力造成了严重打击。

宋希濂对于蒋介石来说,是听从命令20年的忠诚下属。此时出现问题,仿佛断掉一只胳膊,能担得起如此评价的宋希濂自然也是个性子强硬的人,眼看自己要被逮捕,他立刻就想自尽。

万幸,当时的士兵及时夺下了他手中的枪,没能让他自杀成功,随后将其带到了重庆白公馆进行关押,上级对他也是十分头疼,因为宋希濂的性格十分执拗,谁讲话他都听不进去。

由于宋希濂对军队的工作特别不配合,出现了很多纠纷,为了解决这件事,中央就开始在军队中找人专门对宋希濂进行劝说。恰好,1950年初,云南军区的司令员陈赓来到了重庆。

在相关负责人得知陈赓这次来专门是为了宋希濂后,心中也是涌现出惊讶的情绪,原来,陈赓竟然是宋希濂的老乡,两人曾经还是黄埔军校的校友,关系十分不错。

由于宋希濂年纪要更小一些,所以一直将陈赓视为前辈,保持着相应的尊重,可没想到,后来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好的关系都因为立场不同无法延续下去。

此时宋希濂被俘虏,正好给陈赓带来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虽然多年未见,但是他仍然不愿意这个曾经的朋友因为倔强被关押一辈子,所以才急匆匆的赶到了重庆。

面对陈赓打包票的说法,上级也批示同意,将这件事交给了他负责,当陈赓走到关押室去看望宋希濂时,情况果真出现了大的改变,可能宋希濂也没想到,被俘虏之后反倒见到了故友。

作为多年未见的朋友,自然有很多话可说,宋希濂一直以来不配合的态度也收敛不少,开始和陈赓进行沟通,事情有了起色,其他的事情自然好谈。

宋希濂的成长历程

在跟陈赓话家常的时候,宋希濂不免也开始回忆起当初的时光,两人自黄埔军校走出后,虽然选择了不同的立场,可在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有过一段时期的合作。

双方那时候的见面跟现在十分相似,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自学校踏入战场,他们都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得见故人,心中的欣喜更是难以言表。

可跟当时放松的情况不同,两人一个是司令员,一个已经成为了阶下囚,身份地位的变化让这次沟通的氛围变得不再那么和谐,总归还是有些无奈。

其实对于宋希濂的评价,平衡的占据大多数,因为1934年,蒋介石的铁桶战略成为共产党军队进行长征行动的导火索,为了达成部队安全转移的目标,仍旧需要部分战士拖延敌军。

当时,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也留下来执行阻击任务。不幸的是,1935年,瞿秋白带领队伍在福建长汀执行任务,结果被当地的警卫发现,突围失败被捕。

本来瞿秋白以假身份做伪装,敌军并没有发现他的身份,所以将其当做了普通人。可就在同年的四月份,国民党八师俘虏了福建省的省委书记妻子,她说出了瞿秋白被捕的消息。

国民党听闻这件事,立即就派人进行了调查,借由一些共产党叛徒指认,确定了瞿秋白的身份,瞿秋白自知无法活命,在留下一些遗言后英勇就义。

至于杀掉瞿秋白的人,就是宋希濂。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瞿秋白在国共合作期间,多次前往黄埔军校上课讲学,底下坐着的学生就有宋希濂。

所以,瞿秋白可以称得上是指引宋希濂的恩师,所以瞿秋白杀害恩师的行为一直都是他人生上的污点,在被特赦后,宋希濂对此也是常常怀有遗憾、羞愧的情绪。

可要说功劳,宋希濂在抗日中的表现同样亮眼,1932年之后,宋希濂就开始频繁进出上级的办公室,每次都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抗击日寇。

一个人请愿不行,他就带着全旅一块来到上级的办公室述说自己为了守卫国土甘愿死战的决心,时间来到1937年后,宋希濂更是作为第一批部队赶赴上海参与战斗。

当时的日军叫嚣“三天拿下上海”,结果宋希濂等一众部队给了日军迎头痛击,早就想抗击日本侵略的宋希濂带领部队,以几乎不要命的方式攻下了地势最高的军事战略点,取得了胜利。

之后不论是在哪里,宋希濂抗击日军的英勇,都足以让人钦佩,可谁又能想到事情的发展会朝着内战的方向,还导致自己被俘虏,不过,对于宋希濂来说,这段经历让他认清了自己。

毛主席的高明

宋希濂在被俘后,本来心中已经是充满死志,就算陈赓作为友人进行了一番权威,也没有让状况好上多少,而且就拿他曾经杀害瞿秋白来说,其他的人都不会放过他。

可是情况并非如同他预料的那般,陈赓离开后,其他的革命战士虽然跟他没什么交情,但也没有对他做出什么激进的事情,他每天的生活只是劳动和思想教育。

在北京功德林的这段时间,对于宋希濂来说,是难得的一段冷静期,这让他对于国家形势和自身命运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并且真正放下了对共产党的疑心。

当他的名字出现在第一批特赦名单时,他立刻就被共产党的胸襟所震撼。他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一定不会放过杀害恩师的罪人,可周总理还因为这件事安慰了他。

走出功德林,进入社会后,宋希濂才明白了什么是为国为民的党派,作为国民党,他自然对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有所理解,只是国民党的行为实在称不上符合。

没想到,在敌对党派,他却看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回想起蒋介石所做的一切,他总算在思想上出现了转变,开始朝着共产党靠近。

从原来的视角变换思维后,宋希濂能够看到的世界就更加广阔。1961年,宋希濂应邀出席新春聚会,多名战犯都见到了共产党的中央管理层,感慨他们的亲民程度是国民党比不上的。

这些革命老人重新进入社会后,共产党并没有对他们做出更多的要求,或者是进行什么额外的人身限制,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对此反倒是手段频出。

1982年,宋希濂前往美国探访老友的时候,国民党在国际日报上投稿,声称宋希濂是被共产党派过来担任间谍的,这令宋希濂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

由于本身身份的特殊性,宋希濂免不了遇上各种采访,当美国的记者递上话筒询问他对于两党的看法时,宋希濂直言:“毛主席的眼光要比蒋介石高明太多了。”

只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才能给出更准确的评价,且作为敌对方,能够从宋希濂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说明毛主席的胸襟的确让宋希濂十分震撼。

参考文献:

1.1935年,瞿秋白被枪决前,当众演讲10分钟,宋希濂:怪我醒悟太迟

https://zhuanlan.zhihu.com/p/502010477

2.“鹰犬将军”宋希濂:晚年塞钱给陈赓遗孀,生前盼望祖国和平统一

https://new.qq.com/rain/a/20230304A068S500

3.周恩来三晤宋希濂

【读史忆人·典故】周恩来三晤宋希濂--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网 (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