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飞那几年,有一次飞香港,在候机楼看到一块很好看的手表,狠狠心买了下来,大概花了3000港币,带了三四年,表带断裂,表面掉漆,便把它束之高阁,如今也早已不知道它去了哪里。

对于一名乘务员来说,手表是飞航班必须的“装备”之一,在飞行各个阶段都有其作用。

拿我最熟悉的东航来说,在整本《乘务员手册》中涉及“手表”一词有多处,如:

1.在运行过程中,乘务员应携带“走时准确的手表”。

2.在迫降前的准备中,一旦机长决定“迫降”,并使用PA通知“请乘务长到驾驶舱”后,客舱经理/乘务长应立即携带纸、笔、手表进入驾驶舱——因为机长即将发布一系列的指令,我们需要准确无误的记录下每一个可能会有的时间节点。

3.在野外迫降后的“求生”中,使用手表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具体操作为:将传统手表水平放置;在北半球,将时针指向太阳,那时针与12点刻度之间的夹角平分线会指向南方;在南半球,将12点刻度指向太阳,12点刻度与时针之间的夹角平分线会指向北方)

当然,基于现实场景,以及如今的科技水平,我们主动定位和被动定位的方法都多种多样,这个手表法定位法和其他很多野外求生手段一样,属于应急备用,了解就好,能够用上的概率极低。

之所以空乘需要戴手表,因为是在整个航班过程中,无论航班正常还是延误,再或者遇到突发状况,需要乘务员准确记录时间的地方非常之多

比如正常执行航班时,乘务员需要跟地面人员、驾驶舱、组员之间确认时间;当遇到旅客发病,乘务员需要记录发病时间,以及每个时间节点乘务组进行的所有急救措施——可以说大部分乘务员早已经习惯,只要航班上遇到任何的不正常,会马上抬起手腕看向时间,记清楚这件事是几时几分发生的,这不仅保护旅客,也保护了自己,同时,方便公司在事后进行调查。

但近些年有一个新问题出现,就是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时能不能佩戴“智能手表”,如华为、苹果等。

东航如上所述一直是允许戴的。

国航的要求最为详细,在其最新修订的手册中明确说明:

“乘务员执勤时必须佩戴可读出精准时间刻度、走时准确的手表或智能手表”。

其中,手表样式要求设计简单,男乘务员表盘直径和表带宽度不得超过4.5厘米,女乘务员表盘直径和表带宽度不得超过 3.5厘米(智能手表表盘不超过4.5厘米);

皮质表带颜色仅限黑、棕色;金属表链仅限金属。

不得戴附有花纹、装饰图案、镶嵌物等装饰功能手表或时装表。

若佩戴智能手表,乘务员须确保在执勤期间手表电量充足。

南航则要求需佩戴:走时准确,至少有时针、分针及 60 刻度或可显示时、分、秒的手表

这句话我感觉有些模糊,“可显示时、分、秒的手表”,是不是特指智能手表?

但前段时间,南航很多乘务员收到了这条来自内部的消息:

【关于你们关心的电子手表 】今天下午质检研讨了苹果手表标准,确定没有一款苹果手表对角线符合客舱服务分册要求 (苹果官方数字是边长非对角线),飞行时均不可佩戴。检查员们已统一了标准,接下来也将是检查重点,请大家知悉,不可佩戴! !

就是说飞航班,不允许带苹果手表。

当时看到这条消息,非常谦虚的去找南航的朋友请教:这个苹果手表对角线是什么意思?南航对对角线有什么具体要求?

但问了不少人都表示同样摸不着头脑。

有很多乘务员给我留言说:2024年大检查已经开始,严查乘务员手表表盘尺寸,不符合标准——方形表面不符合41毫米,标准是对角线不允许超过41毫米——则要被点名批评。

对于乘务员来说,也很难理解关于标准的文字描述,不知道对角线是怎么计算,大家都带了好几年,突然开始被检查被批评,这真的有必要吗?

也有乘务员发来小道消息,说之前有旅客投诉乘务员在佩戴苹果手表时会录音,记录下了他无理取闹的样子,让他很没有面子。

不管怎样,我是真的很好奇,这个苹果手表的对角线,是如何不符合客舱部手册的要求的?如果这个标准是检查员们自己定的,那又是依据哪条要求定的?

如果手册或规章里有这条要求,那这条对角线是如何影响到飞行安全的呢?

并非抬杠,真诚发问。如果这种做法真的有依据有道理讲科学,并具有其他航司没有意识到的前瞻性,那就值得各航司学习推广。

@求是网公众号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指出,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近日公布,在工作纪律中增写了对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彰显了中央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文章》指出,要对基层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同志的所忧所难、所愿所盼,“多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让大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来。

无则加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