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由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红色旅游协会承办的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顺利播出,本次大赛通过讲解员技能大赛这个点,串起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这根线,展示了河北形象这个面,对“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展示、宣传和推介。

“红色河北”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河北省讲解员职业技能创新大赛精彩视频,通过完整文稿+视频回顾的方式,与大家共同了解河北优质文化旅游资源,感受讲解员们高超的讲解水平。

自备讲解视频

自备讲解文稿

这是抗战时期的一张报纸,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一篇报道叫做《王家川没有死》。王家川是一名战斗英雄,在上下细腰涧战役中牺牲了,那么报道中,为什么说王家川没有死呢?

1939年五月的一个午后,平山团的政治部突然跑来了一位风尘仆仆、面容黝黑的平山青年,莽莽撞撞地说他叫王家川,他要参军。看着这样一位面容淳朴的青年,大家满心疑惑又不免警惕。九天前的那场惨烈战斗又在脑海中浮现。

那是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在五台山东部遭到围攻,“平山团”紧急驰援。枪炮声震耳欲聋,在弥漫的硝烟中,爆炸声、厮杀声连成了一片。一名年轻战士向敌人倾泻着仇恨的子弹,先后打死了五六个鬼子。敌人的子弹射穿了他的右臂,他强忍伤痛、坚守高地。敌人再次冲杀上来,他一跃而起,端着早已没有子弹的步枪冲入敌群,一次又一次将刺刀穿进敌人的胸膛。激烈的拼杀,伤口早已撕裂开来,鲜血顺着他的衣袖汩汩流下,他感到头晕目眩但仍然奋力一搏,再次将刺刀穿进敌人的胸膛时,敌人的刺刀也刺入了他的腹部。就这样,这位战斗英雄牺牲了,他就是王家川!

英雄的壮举还在战友们心中不断涌现,大家还在为王家川的牺牲悲痛不已,而眼前这个青年又是谁呢?

原来,他是王家川的弟弟——王三子。三子说:“俺娘说,俺哥牺牲了,俺就来替他,俺就叫王家川!有一天,俺要是牺牲了,家里还有个16岁的弟弟,让他也参军,也叫王家川。俺们村里还有上百个青年呢,他们都叫王家川,平山的王家川是死不完的!”听完他的话,所有人都沉默了,王家川不再只是一个英雄的名字,他是所有平山儿女的象征。

在那烽火催生英雄的年代,平山处处可见这样的“兄弟兵、父子兵”。他们初次集结,就有1700人应征入伍,并以整团建制编为359旅718团,大家亲切地叫他“平山团”。抗战期间,平山县先后为“平山团”输送热血男儿四千四百多人。一个王家川倒下了,又有成百上千个“王家川”站出来。后来,这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远赴新疆,屯垦戍边。而当我们探访新疆,寻找平山团足迹的时候,才知道这支队伍在抵达阿克苏时,竟一名平山子弟都没有了。那些带着燕赵泥土、平山乡音的后生们,全部牺牲在了南北征战的路上。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刻在纪念碑上,拜了祖先背着家谱坚定出发的农家子弟,有的人至死用的还是爹娘起的乳名,他们舍生忘死,共赴国难,自己却深埋在祖国的每一寸江山里。

这是王家川的故事,那峥嵘岁月里无数个“王家川”跌宕起伏的故事组成了河北的山河日志。燕赵大地之所以瑰丽,不仅因为它山川锦绣、风光旖旎,更因为这片土地,滋养了一代代守护红色江山、赓续红色血脉的英雄儿女!他们,质朴善良;他们,坚毅勇敢;他们,纵使走过千山万水历经艰难,也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向前!

转载请注明来源红色河北。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shbxc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