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言必称巴菲特的投资时代,其实还有一位神一样的存在,那就是巴菲特的恩师,被业界称为“华尔街教父”的顶级大佬本杰明·格雷厄姆。

股神沃伦·巴菲特、逆向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这些华尔街的顶尖投资大师,都是他的“门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正是这位格老,创作了被称为投资者圣经的传世巨著《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其凭借一己之力,让“炒股”从一件原本只是凭感觉、碰运气、靠内幕消息的赌博游戏变为具有逻辑支撑、可以计算的科学,创造了证券分析行业。

但如果你只认为他是投资大师,那就太小看他了。

格雷厄姆在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学、戏剧、语言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他的一生之丰富多彩,完全可以拍成一部连续剧。

本期内容主要讲述一下本杰明·格雷厄姆传奇的职业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其价值投资理念与技术分析的区别,以及一些对格雷厄姆的争议的看法。

1. 幼年家道中落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同年在东半球,中国是清朝光绪20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

格雷厄姆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个倒卖古董和瓷器的小商人,母亲是一个大主教的女儿。父亲在格雷厄姆两岁那年就从伦敦搬到了纽约这个新世界开拓家族生意。

格雷厄姆幼儿时期的生活还算优渥,但是当他9岁时,家庭突逢变故,正值壮年的父亲罹患胰腺癌意外去世。原本的古董生意很快败落,母亲不得不承担起整个家业,先是经营旅店,后来用房子抵押贷款来炒股,最后因炒股失败而房产遭遇拍卖,格雷厄姆一家生活陷入极度困顿。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父亲去世三年中,格雷厄姆迅速地成熟了。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打各种临工赚钱贴补家用,格雷厄姆做过推销员、家教,农场挤奶工和财务助理等各种兼职。格雷厄姆很早就通过辛苦劳动明白了金钱的价值,他对过大的财务风险永远深恶痛绝。

对许多华尔街人士来说,金钱几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用来判断孰高孰低的量度。格雷厄姆则对金钱有更深的领悟。金钱是一种真实而具体的力量,给他的家庭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毁灭。

父亲死后令家人饱受折磨的困苦岁月,既令人悲痛,也激发出人的斗志。重振家族声望和让母亲感到荣耀的决心,成为格雷厄姆在学业及专业领域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力。勇于穿越艰难的韧性,成就了他长期投资者的品质。

2.文理兼修的全才

格雷厄姆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智力和天赋,小学和初中期间由于优异的成绩多次跳级,高中毕业后幸运的拿到奖学金进入了常春藤高校哥伦比亚大学。

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校方弄混了格雷厄姆和另一名同姓学生的名字,导致格雷厄姆第一次申请没有被录取,心灰意冷的格雷厄姆在一家电话安装公司打了一年的临时工,直到第二年才幸运的被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录取。

在格雷厄姆传记中,这样描述到:得到重新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消息后,格雷厄姆回到家,极度兴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但母亲一边擦拭眼泪一边说:“我永远也不会原谅他们,因为他们让我的孩子伤透了心。”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错误没有被纠正,那么还会诞生这位华尔街教父和伟大的弟子巴菲特吗?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命运之力吧。

被命运再次垂青的格雷厄姆决定要把丢失的一年时间补回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就读后,集纪律性和聪明才智于一身的格雷厄姆火力全开。不仅在两年半内取得了4年制的常春藤盟校的文凭,他的全能表现更是出类拔萃到让数学系、英语系和哲学系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院系领导想要招揽他作为全职教员。

这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而言就已经够惊人的了,如果再考虑到格雷厄姆在哥大读大一那年,在电影院担任收银员,其余的空闲时间几乎都在做各式各样的兼职工作,每周工作超过40个小时(加上非定期的工作,例如家教和发广告),如此还能有这样顶尖的学业表现,足以证明他的非凡、才思敏捷和智力过人。

然而,到此我们依然没有发现格雷厄姆和成为未来的证券投资巨擘有丝毫关联,巴菲特在8岁时已经开始阅读关于投资的各种书籍,而即将大学毕业的格雷厄姆却从未接触过与投资有关的任何一本书,还退掉了在哥伦比亚大学选过的唯一一门经济学课程!毋庸置疑,格雷厄姆和华尔街在1914年的“联姻”,是因为囊中羞涩。

在收到哥大三个院系抛来的教席职位橄榄后,格雷厄姆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确实喜欢学术研究,但是教席职位微薄的工资无法让格雷厄姆支撑起穷困的家庭。于是格雷厄姆向当时的校长凯佩尔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说来也巧,就在格雷厄姆与校长凯佩尔见面前不久,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名朋友因为孩子成绩不佳被叫了家长,在和凯佩尔校长交谈过程中,他拜托校长推荐一个最优秀的学生给他。

于是,在1914年的春天,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就误打误撞的开始了他的华尔街封神之路。

3.华尔街初露锋芒

格雷厄姆的首份工作是在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名叫纽伯格的华尔街券商,职务是初级债券业务员。对一个后来被尊为“华尔街教父”的人来说,这一职位显得过于卑微。

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格雷厄姆便凭着他在数学量化分析方面的非凡能力,通过严谨的财务分析挖掘出了众多绝佳的投资机会。那个年代,投资界主要关注债券,股票被认为是一种投机,华尔街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尚停留在十分原始、粗糙的阶段。

格雷厄姆通过对那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研究,发掘到一些具有巨额隐蔽资产的公司,为公司赚取了大量的金钱。格雷厄姆也从最初的债券初级推销员一路晋升为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和合伙人,公司甚至为了挽留他,还专门为他开设了证券研究部门。

在纽伯格公司工作了9个年头后,在一位名叫哈里斯的大客户鼓动下,1923年初格雷厄姆离开了纽伯格公司,与哈里斯成立了合伙公司格雷厄姆,相当于现在的私募基金。

格雷厄姆基金运作两年半,运作很成功,投资回报率非常高。但由于合伙人与格雷厄姆在投资标的和利润分配方案上的意见分歧,格雷厄姆基金于1925年以解散而告终。

1926年1月1日,32岁的格雷厄姆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基金,初始本金为40万美元,3年后的1928年基金资产达到了大约250万美元,上涨了6倍多(包括新增资金),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20.2%,远远高于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的上涨速度。

于是35岁的格雷厄姆成了百万富翁,当时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得多,美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按照每年3%计算,1928年的100万美元在2023年大约相当于4765万美元。

格雷厄姆这一时期的一大收获是意外地遇到了他之后生涯的最佳黄金搭档——杰罗姆·纽曼。纽曼是巴菲特哥大校友的弟弟,他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处理起各种繁杂的事务显得游刃有余,这使格雷厄姆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专注于证券分析,作出投资策略。

4.世纪股灾,云端坠落

就在格雷厄姆志得意满,以为自己迈向人生巅峰之时,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在前一天暴跌13.47%的基础上继续暴跌11.73%,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标志着美国股灾的降临,这导致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10月,破产的股民站在交易所外,图片来源:知乎@南七道

在格雷厄姆的自传中,讲述了一个小插曲。1930年初,亏损还不多的格雷厄姆到佛罗里达州去会见一位商人。老人已经93岁了,做了一辈子生意,老人告诉格雷厄姆说,别在这里空耗时光了,你应该赶紧坐火车回纽约去把股票都卖了,清偿掉债务,然后做你该做的事情。可惜格雷厄姆表面上答应,但内心根本没当回事,错过了最后的逃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1-1934年标普500走势,图片来源:中金网

格雷厄姆此时迎来了投资生涯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由于巨额亏损,格雷厄姆持续5年没有从基金得到收益,靠教书、写作和部分兼职维生。直到1935年12月,格雷厄姆才将所有过往的亏损都赚了回来。

这里插一句,就在1930年8月30日,格雷厄姆正在遭遇大股灾带来的痛苦之时,格雷厄姆未来最伟大的弟子巴菲特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5.《证券分析》巨著问世,桃李满天下

1929年股灾期间,格雷厄姆当时为了节省开支,搬出了豪宅,辞退了所有仆人,卖了豪车,又过起了勤俭节约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格雷厄姆从1928年年起,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证券分析”课程,一直持续到1954年。

而1950年秋,20岁的巴菲特追随格雷厄姆的脚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就读。他最感兴趣的是证券分析课程,由多德教授(《证券分析》的合著者)主讲,格雷厄姆会在每周四下午股市收盘后,到校讲一堂大课。

由于巴菲特早先就熟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并且对数字非常有天赋,所以巴菲特相对其他同学而言就是妥妥的学霸。课堂上经常在其他同学没想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的时候,巴菲特就和两位教授展开对话和讨论,其他同学主要负责扮演“吃瓜群众”的角色。至此,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段令世人称道的师徒情谊正式拉开帷幕。

世纪股灾之后,格雷厄姆的投资事业顺风顺水,股票投资似乎对他而言失去了挑战的兴趣,于1956年宣布退休。据媒体统计,格雷厄姆在1926~1956年这30年取得了傲人的年化收益率20%的战绩。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格雷厄姆一生慷慨无私,数十年如一日的教授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实战指导,一生桃李满天下。沃伦·巴菲特、沃尔特·施洛斯、约翰·邓普顿、约翰·内夫、约翰·博格,这些华尔街的顶尖投资大师都是他的“门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价值投资和技术投资两大流派之争

之前我们有讲到格雷厄姆大学毕业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投资行业,那么为什么会是他这样一个证券市场的素人发明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的理论?股市中其他人为什么都没有想到呢?

格雷厄姆进入华尔街的1910年代,距离186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诞生只有50余年,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股票市场充斥着各种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想起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中1990年代的上海股市乱象何其相似。

1910年代的华尔街股市被认为是投机行为,只有债券才能称为投资。这也是为什么格雷厄姆第一份华尔街工作也是从债券业务员做起。

那时候的股市并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出具年报,市场仅有的一些公司年报也是信息极为有限,上市公司有意或者无意的隐藏或者夸大业绩信息,也没有严格的审计制度。那时候想通过财务报表买卖股票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时市场主流的股票分析方法是技术分析,在1934年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出版之前,道氏学说是股市投资中最早提出的股市技术分析理论其核心是如何通过股票价格或股市指数的历史轨迹来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和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周期博弈

1934年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和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同时出版。我们可以想像,青年巴菲特最先接触到的书单应该是更加大众化的《股票作手回忆录》和艾略特和江恩的波浪理论,而不是枯燥的《证券分析》。

当然,身为价值投资的鼻祖,格雷厄姆的确具备足够的勇气和非凡创造力,将在债券投资分析上使用的严谨的财务分析理论应用到了股票分析上,与华尔街的主流智慧大相径庭。

当他那个年代的其他分析师都在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即特定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波动情况)时,格雷厄姆却另辟蹊径,通过财务报表这个公开的秘密武器来捕获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市场定价机会,以极低的风险稳定的赚取收益。

而1933年罗斯福政府上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华尔街的监管。1933第一部《证券法》颁布,1934年美国证监会SEC成立,后续证券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层出不穷,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化运转。

因此,之前那些专注于通过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方式获利的投资者受到严厉打击,众多投资者希望找到一条新的投资获益的方式,而SEC的新法规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提供详细的财务报表,这使得《证券分析》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其严谨的推理和逻辑无疑让市场眼前一亮,而格雷厄姆也是身体力行,用优异的业绩表现证明了其理论强大的实战效果。

7.格雷厄姆三大投资原则

格雷厄姆作为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他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四大基石贡献了其中的三个,分别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安全边际和市场先生。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则贡献了最后一个:能力圈。

这些理念现在看来好像稀松平常,但是每一条如果都拿来和当时盛行的技术分析理论对照来看的话,无异于就是对当时主流观念的一次彻底颠覆,极具开创性。

通常很多投资者都是单纯的去理解格雷厄姆的理念,下面我们通过将格雷厄姆的三个投资原则和技术分析(目前依旧是主流)的三大假设参照对比,相信读者会有更深刻的体会,真正理解的投资者都会受益终身。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VS市场行为反映一切

技术分析法的理论基于三大市场假设,其中第一条假设就是“市场行为反映一切”。这是技术分析的基础。

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的投资者在决定交易行为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各项因素,比如说:基本面变化、政治因素、心理因素、消息面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只要研究市场交易行为就可以了,而无须关心背后的影响因素。

而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就是企业的一部分,所以买股票就是买了一个企业的部分所有权。一旦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你成了这家公司的股东和合伙人,之后你的长期回报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情况怎么样。所以价值投资者很大的精力都用来寻找到一些优秀的公司,然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入股。

2)安全边际VS趋势分析

股票价格呈趋势变动。“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根据物理学上的动力法则,趋势的运行将会延续,直到有反转的迹象产生为止。

事实上价格虽上下波动,但也是朝一定的方向前进的,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因此技术分析法希望利用图形或指标分析,确定目前的价格运动趋势以及发现反转的信号,以掌握时机进行交易并获利。

格雷厄姆是挑战华尔街“有效市场”信仰的第一人,他不接受股市是逻辑计算的产物,反而认为大部分的市场行为不是客观理性的产物,而是人类情绪波动及不理性所致。

格雷厄姆认识到,即使经营稳健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也会波动。但是,他放弃预测未来股价波动的时间及具体细节。换句话说,他承认人类是有弱点的,他认为市场波动是人力无法预测和控制的。

格雷厄姆决定采用一个新方法来实现获利,而非试图控制市场的波动性。身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格雷厄姆着手构建一套可以将市场波动性从威胁转为巨大机会的系统。这有可能是格雷厄姆一生最具影响力的智力成果,而且他成功了,这就是安全边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边际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配图

格雷厄姆投资学派使用安全边际法则选择股票,并坚信一定会找到“以50美分买到1美元”股票的机会。因此,当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时,价值投资者不会惊慌失措地卖出手中的股票,而会像在恶劣天气出海捕鱼的渔夫一样耐心地等待暴风雨过去,因为他们知道,根据自然法则,雨过一定会天晴。

等到风和日丽时,以50美分买入并持有股票的价值投资者便可以将这些股票以1美元的价格卖出,若是市场“艳阳高照”,甚至能卖到2美元的价格。

巴菲特在1984年庆祝《证券分析》第一版发行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告诉哥伦比亚商学院的听众:你无法算得分毫不差,这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要留有安全边际的原因。

你不会花8000万美元去买一家价值8300万美元的公司,你会留给自己很大的空间。当你在造桥的时候,你估计它可以承载3万磅的重量,但你最多只会开着总重量1万磅的卡车通过。这样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投资领域。

3)市场先生VS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的第三大假设就是历史会重演。简单来说就是一些股票的K线形态出现过之后,后市还可能会再出现这些形态,并且指导意义是相同的。投资者可根据过去的形态,对后市作出判断。

而格雷厄姆认为市场波动无法预测。他创造性的发明了“市场先生”这一形象的比喻。

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他虚构出一位“市场先生”,帮助许多投资者把对于股票市场的认知,从严格的计算范式转变为以心理学为主的角色。

格雷厄姆在1949年写道:假设你花了1000美元买入某家私营企业的股份。你有一个叫作“市场先生”的伙伴,非常乐于助人。他每天都会告诉你你的股份值多少钱,并愿意以那个价格买下你手中的持股或是卖给你额外的股份。

有时候,市场先生对价值的看法似乎很有道理,和你对这家公司的运营及发展前景的看法一致。有时候,市场先生的热情或恐惧捉摸不定,让你觉得他给出的价格简直愚昧可笑。

就像它代表的股票市场那样,个性极端的市场先生,市场好的时候过度乐观,不景气时则一蹶不振。这些极端的情绪,导致股票价值不理性地被高估或低估,很少能反映发行股票企业的真正价值。

如果你是谨慎的投资者或敏锐的企业家,你会任由市场先生每天的喜怒哀乐左右你对那1000美元股份的估值吗?除非你同意市场先生的观点,或是你想跟他做交易。当市场先生给你的报价高得离谱儿时,你可能会兴高采烈地把股票卖给他;当他的价格很便宜时,你则会开开心心地从他那里买股票。

简单说就是“市场先生”的行为无法预测,要让“市场先生”服务于你,但不能让他指挥你。

8.格雷厄姆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格雷厄姆儿时经历过家道中落的打击,部分源自于他母亲在“1907年大恐慌”的股票市场中损失惨重。其后在1929年世纪股灾中格雷厄姆也亲自体验到了股票大幅下跌带给家庭的巨大伤害。

因此格雷厄姆退休之后,就致力于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稳健的可以普惠大众的投资方式。通过长期的研究,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可以分为两大类:防御型投资者和进取型投资者。

防御型投资者关心的主要是降低风险,以及不必花太多时间和心力,就能获得可接受的回报;进取型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更强,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获取更丰厚的收益。

由于防御型投资者和进取型投资者的目标及能力均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格雷厄姆分别为这两类投资者设计了一套量化选股指标。

基本原则是,如果你每周不打算花超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在投资上,那么你可以采取防御型策略。相反地,你可以采取积极型投资者那种比较冒险和耗时的方法。

显然大多数业余投资者,更适合做防御型投资者。格雷厄姆建议防御型投资者要遵循四大选股原则:

1) 适当分散投资10到30只股票(投资组合);

2) 选股要选大型企业、杰出企业、融资保守的企业(一线蓝筹股);

3) 股息持续发放 20 年以上(高股息);

4) 市盈率不超过15倍(低市盈率)。

从上述选股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业务投资者,晚年格雷厄姆已经不再推荐早年以运营资产或者净资产为锚的选股策略,而是开始转向推荐大型蓝筹股的组合,或多或少有了后来指数基金的影子。

事实上格雷厄姆以前的选股策略更适合专业投资者,号称最纯粹的格雷厄姆传人的沃尔特施洛斯,就是凭着格雷厄姆教授的半部真经,取得了47年年化20.1%的惊人收益率。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挑选动辄50-100只低估值股票确实太过复杂。然而随着1975年,格雷厄姆的另一个门徒约翰博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问题便变得简单了。

尽管并非所有的指数型基金都符合格雷厄姆的选股标准。然而,约翰博格设计发行的先锋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只买市值最靠前的蓝筹股,其次实施行业和个股的高度分散策略,并且收费低廉。因此我认为标普500指数基金可以作为格雷厄姆选股策略的平替方案之一。

指数基金之父,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图片来源:网络配图最终,约翰博格成为遵循格雷厄姆理念为散户投资者谋福利的门徒。有趣的是,格雷厄姆另一位伟大的弟子巴菲特,最近几十年来也是多次推荐普通投资者应该首选投资先锋标普500指数基金。

就目前国内的指数基金而言,我认为比较符合格雷厄姆选股原则的是沪深300指数基金和红利指数基金。

9.蒙尘的天才

如今,对于大多数听说过格雷厄姆的人来说,他们只知道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的导师。当然,价值投资确实是格雷厄姆职业生涯与传奇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格雷厄姆大弟子施洛斯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格雷厄姆对赚钱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当他发现股票投资对他而言已不再是件难事后,他便把精力投向了其它更具挑战的领域。不然他在投资界的成就还要更大。”

作为一名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开创了价值投资流派,还创办了证券分析师协会和CFA认证体系。此外格雷厄姆还是一位经济学家(有两本经济学著作)、发明家(他在数学及莫尔斯电码系统等领域有许多创新专利),戏剧家(编写的剧本曾登上百老汇舞台)、语言学家(精通英语,法语、希腊语和拉丁语),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格雷厄姆都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智慧。

格雷厄姆的一生取得了近乎完美的职业成就,同时还有着一副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内心。唯一的污点就是他风流成性,感情生活放荡不羁。

《巴菲特传》中曾记载有一次一位年轻女性投资者拜访格雷厄姆,当时格雷厄姆正在和自己的秘书在床上翻云覆雨,于是他竟然邀请这名女性也一起来床上玩玩。

此外,格雷厄姆先后结过三次婚,因为多次婚内出轨,离过两次婚。更匪夷所思的是格雷厄姆晚年竟然与因病去世的大儿子的女情人发展出一段深深的爱恋之情,生活在了一起,直至最终去世。

这让我想起了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第二任掌门,无崖子。其人长相英俊,武学修为极高,更是琴棋书画、医土花戏无一不精,无一不晓,聪明至极。同门师姐妹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是为其倾心,争风吃醋。

而无崖子本人也是风流成性,和师妹李秋水一起度过了几年逍遥快活的隐居生活,并生下一女之后,却又对李秋水的妹妹移情别恋,导致同门师兄妹三人陷入了一场爱恨纠缠之中。

读完本杰明·格雷厄姆其一生传奇的职业生涯和跌宕起伏的个人生活,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一方面既感叹他的天赋异禀,才智过人,一方面又惋惜他放荡不羁的的私生活令其蒙尘,不然他的历史地位或许还能更高一些。但是无论如何格老为世人留下的价值投资理念在全世界熠熠生辉,将不断引领后世之人通向一条财富自由之路。

参考资料:

1. 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本杰明·格雷厄姆,王中华,黄一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乔·卡伦,中信出版社。

3.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传,本杰明·格雷厄姆,四川人民出版。

4. 巴芒演义,唐朝,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5. 不只价值宗师,悯人者格雷厄姆,信璞投资 归江

6. 大师抄底之后!栽了,Buffett 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