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油增化”是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减油”,即控制汽柴油产量;“增化”,即提高特色化工产品供应。近日,潇湘晨报记者跟随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集群荣誉专家容三友,走进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石化”),看该公司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把“单选题”变成“多选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勇闯“无人区”:把“单选题”变“多选题”

“这里正在进行优化试验的新型合成橡胶。”走进湖南石化橡胶部实验室,湖南石化橡胶技术带头人梁红文向大家介绍,2023年1月,铁系枝化丁戊橡胶在这里首次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作为一款新型合成橡胶,铁系枝化丁戊橡胶能够完全替代此前用于胎面的防滑材料,即严重依赖进口的溶聚丁苯橡胶。

“我们生产的新型合成橡胶,能完全替代进口,且抗湿滑能力更好,滚动阻力更低。”梁红文介绍,在100公里/小时的车速下,采用该公司产品生产的轮胎,其刹车距离相较于传统轮胎缩短10-20%,安全性极大提高;百公里耗油下降到6.5升以下,低于使用传统轮胎车辆油耗水平。

“轮胎的耐磨性、抗湿滑能力、滚动阻力被称为‘魔鬼三角’,往往不能同时提升,你们是如何突破的?”容三友问。

“这三个性能通常不能同时得到显著提升,一项性能的增强往往意味着另一项性能的减弱。我们只能在研发技术的过程中,尽力把‘单选题’变‘多选题’。”梁红文回答道。从2015年启动技术公关,7年时间,研发团队从实验室一路做到工业化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产品的研发风险、应用前景、经济价值尚不明朗,国家和省里的政策让团队有底气勇闯‘无人区’。”梁红文说,该技术解决了轮胎用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胶“卡脖子”难题,有望引领橡胶新材料发展方向。

目前,这款橡胶已经在国内两家高端轮胎生产企业实现商业应用,预计未来将有100万吨的市场潜力。

“石化行业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化工产品再往下游走,就是化工新材料。我们在研发产品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往下游延伸的这种考虑? ”容三友说。

“我们特别希望跟岳阳市本土企业一起合作,把产业链做足做全了。”梁红文说。

携手共进:岳阳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乙烯被视为决定一国石油化工产业水平的关键指标,其与新能源、新材料等“红海”产业紧密牵系。为抢抓风口,企业围绕乙烯炼化一体化,不断补链延链强链。

1月3日,岳阳市云溪区,总投资357亿元的湖南石化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57亿元,刷新了湖南单体项目投资的最高纪录。

“这个‘超级项目’将湖南现代石化产业乃至湖南制造业发展带来什么惊喜?”容三友提问。

“将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实现从原油加工到现代特色化工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湖南石化副总工程师袁红星表示,此前,原材料本地供应能力是短板弱项,通过项目完成前端“补链”后,原材料自给率将达到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乙烯被誉为“石化工业之母”,下游产品遍布国民经济生产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我省合成橡胶、己内酰胺、环氧树脂、环氧丙烷四大特色化工产业的重要生产原材料,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优势产业需要的化工新材料。

华中地区缺乏大型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湖南周边地区化工产品需求旺盛。据了解,该项目将带动湖南石化成品油收率从70%降至51%,产品附加值提高25%,能耗降低约15%。

“我们将着力建好1000万吨/年炼油配套改造项目,保障洁净油品供应;建好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建好技术优势项目,打造高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湖南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妙云表示,湖南石化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打造世界领先绿色石化新材料创新基地”为愿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形成“洁净油品+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格局。

“湖南要打造万亿石化产业,不仅要靠前端‘补链’,更要把产业链的宽度拉宽、纵深拉长。”容三友说,在做强做大产业链的过程中,协同创新至关重要。“包括技术的协同,资源的协同,还有产业布局的协同。”

龙头项目,带来整片“森林”——“原料—基础材料—功能新材料—制造业”的产业梯度逐步成型,“油头化身新材料尾”现代石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

己内酰胺是列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示范工程,更是岳阳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有效实践。

兴长石化、东方雨虹、中创化工等企业在岳阳石化及新材料产业链中不断创新,成为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

一批填补产业链“空白”的企业放大集聚、裂变效应,为岳阳石化产业积蓄更大优势。

乙烯项目之外,岳阳石化产业“大动作”频频,产业体量及布局规划不断升级。

预计到2035年,岳阳现代石化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