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两会上,“婴幼儿照护”“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成为代表委员提及的高频热词,这也是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实事。

在2023年的民生成绩单中,这项工作颇为亮眼:2023年,四川新建、改扩建普惠性托位1.2万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四川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少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开支。

这让省政协委员陆曹蓉深感振奋,“如何从‘托得到’迈向‘托得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她建议,持续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助力缓解“带娃难”。

在调研中,陆曹蓉发现,当前,婴幼儿家庭入托意愿不强,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自己带,安全放心,不愿把孩子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托育服务的信任度普遍不高,同时,托育行业起步晚但推进较快,托育服务专业人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陆曹蓉认为,公办托育机构偏少、临聘人员多、工资待遇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也是家长不愿意托育的原因之一。此外,托育机构区域分布也不均匀,90%都分布在城镇地区。

“正是这些因素导致婴幼儿目前仍以家庭照护为主,入托率不高。”陆曹蓉建议,加强托育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托育服务人才培养门槛,从源头上提高托育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托育行业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设立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鼓励医卫护、幼教、营养、心理等相关从业人员参加托育等级证书培训考试,培养复合型托育人才;进一步提高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助等补助政策实施标准,在坚持普惠主导、降低托育机构收费标准,满足群众普惠托育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发放补助资金的方式降低机构运营成本,让普惠托育机构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此外,合理布局托育服务机构,助力托育服务区域平衡发展。

与陆曹蓉观点一致的还有省政协委员赵本权。她建议,从加强育婴员和托育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职称晋升制度、加强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测评价等方面入手,促进托育质量稳步提升,满足家长对专业科学、质量可靠的托育服务需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文竹 供图 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