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SG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三重困境”:

一是标准混乱:ESG生态圈缺乏统一的国际性定义和评价标准。

二是模式困难:企业治理体系在纳入ESG的过程中可谓是“知易行难”。

三是人才短缺:人才供不应求已成为ESG实践的瓶颈之一。

不仅如此,ESG相关的政策、标准、金融产品越来越繁杂,也就意味着统一标准、发展路径和核心人才等各方面的发展还远远不足。

企业ESG发展正呈现“泡沫化”与“荒漠化”并存的趋势,究其根本,ESG于企业的意义已经被“异化”和人为放大,为的是填补企业新增长的“故事空白”。

对此,福卡智库内部报告《 ESG标准、模式、人才,孰轻孰重?》指出:

归根结底,ESG是一种新思维、新业务,目前的混乱时期也是ESG作为新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ESG评级公司和ESG从业者一样,都处在摸索、学习、纠偏的过程中。

更进一步而言,想要打通ESG与商业的良性循环,标准、模式和人才这三大要素不能仅是零碎敲打,而要自上而下贯通于ESG整体战略框架之中:

标准构建上,不仅要统一ESG全球行业标准,还要加强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协调。

模式转型上,未来企业的组织形态、盈利模式等都要变形,与国家战略协同。

人才培养上,复合、跨界的“H型人才”培养体系呼之欲出。

一言以蔽之,一旦企业打通ESG的各个堵点、卡点,短期来看,ESG将带来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