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金海岸。新村村距此仅400米。 通讯员供图

近日,大亚湾开发区霞涌街道举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创建攻坚誓师大会。该街道将“新村村联动霞新村”作为典型村,以“景秀渔港 霞韵新村”为主题,以“突出渔家文化,打造宜居示范村”为培育方向,充分发挥渔村资源禀赋。

据介绍,新村村是大亚湾开发区的传统渔村之一。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新村村依托滨海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渔村文化,传承渔家风俗,将滨海旅游与渔家民俗、渔业生产深度融合,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典型村创建

传统渔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和提升

霞涌,弯曲如龙的青龙河从铁炉嶂的山涧盘旋而出,自北向南一路奔流,流经新村村和霞新村等村庄后,在连心桥下的包禾塘入海。傍晚,一艘艘休闲渔船在岸边整齐排列,三五成群的白鹭栖息在船篷上。一艘快艇从大海归来进入包禾塘,船艇推开水面顺着河流直上,惊起白鹭翩飞,留下一串泛着金光的扇形波纹。下午在河边漫步,这样的美景随时可见。

“每年夏天,是滨海旅游的旺季,最好的套房要1200元/天。”大亚湾区霞涌街道新村村民宿工作人员介绍,去年7、8月份,每月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走进新村村,村子入口焕然一新,沿路房子经过农房风貌管控后换上“新衣”,巷道干净整洁,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民宿格外吸引人。村前青龙河边,集党建宣传、廉政教育和村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园广场是游客必打卡点。横跨青龙河的两座桥正在装扮施工,届时它们将变身更加漂亮的景观桥。从新村村过桥步行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海边的霞新村。海边堤坝旁的一块空地已平整,将建成小公园;杨包庙周边村道正进行通讯网线下地和沥青罩面施工,过段时间,道路将更加宽敞整洁。

“典型村创建以来,新村村和霞新村的村容村貌在一点点改变,这些变化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和参与。”霞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飞城介绍,去年以来,两个村通过农房风貌管控、植绿、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和提升,村民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热情也进一步被激发。

新村村和霞新村都是大亚湾开发区的传统渔村。相关资料记载,500多年前,霞涌已有人定居,因盛产金钩虾,故又称“虾涌”。数百年来,新村村和霞新村的渔民以海为伴、以渔为业、以舟为家,无论在服饰、饮食、居住,还是语言、婚俗等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渔家特色。其中,市级非遗项目“渔民朝拜仪式”、区级非遗项目“大亚湾渔家汤圆制作技艺”,是这两个村特有的渔家文化。

推动转产转业

打造大亚湾第二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霞涌街道计划将新村村和霞新村一起作为渔村振兴试点进行规划设计和打造。结合“大亚湾区渔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区”概念所提的“渔村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进行有机融合,建成集体产业共同推进、发展红利共享、村民共同富裕的示范区。

据悉,霞涌街道拥有山海河湖、绿道、碧道等优美的自然资源,也有渔家婚嫁习俗、杨包庙会等深厚的渔家文化。当前,霞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串联“海韵广场+黄金海岸+乌山头绿道+小径湾+晓联河万里碧道+清泉古寺”,打造大亚湾第二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典型村创建,是机遇也是挑战。两个渔村将进一步利用好当前的利好政策,大力推动渔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渔村经济。”吴飞城介绍,接下来,新村村联动霞新村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将按照一个主题、一条轴线、4个节点进行攻坚培育。

一个主题是指“景秀渔港 霞韵新村”,将利用新村村、霞新村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进行产业发展,挖掘渔家文化,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一条轴线是将黄金海岸滨海栈道、包禾塘、新村村和霞新村串联成线,把黄金海岸游客吸引到村里,为村里的民宿、酒店、渔家乐等产业增加人流;四个节点分别是霞涌渔港、螺岛公园、包禾塘片区和新村村前土地产业开发。其中,霞涌渔港将打造为休闲渔业海洋文化重要集散点,螺岛公园将利用天然的礁石和滨海资源打造为海洋观光体验文化公园,包禾塘片区将打造为酒吧一条街和休闲观光旅游重要景点。

采写: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余盈 丁玉林 刘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