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为了使我人民解放军走上现代化、正规化道路,新中国举行了首次授衔仪式,共授予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

在此后的10年间,又相继补授和晋升了2名上将、2名中将和500余名少将。

然而谁能想到,短短10年后,即1965年6月,我人民军队就宣布取消了军衔制,无论官兵,军装上都是辨识度极高的——“一颗红星,两面红旗”。

这看似是“官兵一致”,但其实却是军队等级制度不健全的表现,由于军官没有外在的等级区别标志,从而给组织指挥、军官成长,以及与外军交往时带来了诸多不便。

直到23年后,即1988年,在邓公的指示下,我军又重新实行了新的军衔制。

既然实行“军衔制”是我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正规化的必经之路,那为何还要取消呢?此外,相隔23年后重新恢复军衔制时,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取消军衔制,主要跟当时的形势有关,而主动提出取消军衔制的不是别人,正是“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众所周知,我人民军队自1927年8月1日成立以来,一直到建国初期,都没有实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军衔制,以至于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还因此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但事实上,早在1950年9月,朱老总就曾明确指出:“部队的等级制度必须建立!”

只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被暂时搁置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让我军意识到了“军衔制”在与外军交往时的重要性。

所以,从1952年4月开始,根据总干部部的指示,全军干部的评级工作全面展开。

但由于我军在过去没有制定军衔制的经验,所以只能从苏联和其他国家借鉴。

此次军衔制度,从大元帅至列兵共设置了6等19级,其中元帅2级:大元帅、元帅;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其实,当时尉官还设有“准尉”,但只作为过渡。此外,“大元帅”军衔原定授予毛主席,但他老人家并没有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60年代初,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全国开始了“反修防修”运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借鉴苏联的“55式军衔制”也必将受到影响。

1964年8月,刚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不久的贺龙和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一起到北戴河,向毛主席汇报军队高级干部减薪的问题,以此作为“反修防修”的一项措施。

谈话间,贺老总首次提出了取消军衔制的建议,他说道:“是不是连军衔一起取消算了?”

对此,毛主席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肯定地回答道:“取消,搞掉那块牌牌!我早就想搞掉它!”

关于贺老总为何会建议取消军衔制,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贺老总是从革命战争一步步走过来的,对人民军队中的“官兵平等”、“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有着朴素而浓厚的阶级感情,所以这使他对借鉴苏联和西方国家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在思想上有一定的保留。

第二,对“反修防修”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使他对军衔制的弊端看得比较重。

当然,除了“反修防修”的原因外,军衔制在当时还被看作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它的出现,使军队中的很多干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等级观念和名位思想,而这显然是与我军优良传统相悖的。

此外,由于这是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军衔晋升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条例规定,少尉至上校的军衔到了一定年限就能晋升,大校以上择优选升,之后又改为上校以上择优选升。

但由于晋升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等原因,导致不少军官虽满足规定期限但却仍得不到晋升。还有一些军官,职务虽然提升了,但军衔却迟迟无法得到晋升。

比如首次授衔的一千多名将官中,10年间他们的职务都相继在变,但却没有一人晋升过一级军衔。所以导致当时很多军官对军衔制都有意见,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其实总的来说,取消军衔制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受到了“左”的思想影响,导致人们对军衔制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取消军衔制已是势在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最初,军衔制并非全部取消,而是只取消自大将之下的各级军衔,元帅军衔则予以保留。

并且,在取消军衔制以后,现役军人仍保留领章上的军兵种符号,但在外事活动中,除元帅外,其余均用职务名称,即所谓的“名存实亡”法。

但对于此办法,一些单位和个人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不要什么“名存实亡”,要“名实皆亡”,即:连元帅军衔也不要保留,军兵种符号也不要,一律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全军服装样式也要统一,这才能体现官兵一致、全军一致……

这些意见后来大部分都被采纳了!于是,在1965年2月18日,国防部便发布了《关于停止授衔、晋衔工作的通知》。

同年5月22日,《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获得通过。

24日,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服样式的决定》,规定:陆、海、空、公安部队一律佩戴新的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至此,55式军衔成为一段隐去的历史,“一身绿、三点红”的65式军装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并长达23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被誉为欧洲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也效仿中国,宣布取消了军衔制。

23年后,即1988年,中国又重新恢复了军衔制,而阿尔巴尼亚也于1991年恢复了军衔制。

然而,由于1965年废除军衔制是经过毛主席批准的,所以邓公决定恢复军衔制时,一些老将还有些忧心忡忡,但邓公刚毅果断、目光长远,即便外界有所争议,但他决心已定,甚至还明确表示:出了事我负责!

最后,在邓公的英明决策下,88式军衔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8式军衔的评定,与55式军衔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是对军官的鉴定上,主要从“德、才、绩”三个方面充分予以考量。

其次,此次所评军衔中,不再设元帅、大将、大尉,等级级别为6等17级,其中将官4级: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学员;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其中,“一级上将”是最高的军衔,其授予权限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但该军衔只是设而未授,后于1994年取消。

除此之外,实行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也是88式军衔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最典型的莫过于“一职三衔”。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次授予上将军衔仪式,共授予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等17人上将军衔。

16日至23日,各总部、军兵种、军区等单位分别举行了中将、少将和部分校官、尉官的军衔授予仪式。

据统计,此次授衔,全军共授予将官军衔1452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尉官军衔40.5万人。

同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施行新的军衔制,全军官兵更换统一的新式服装,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