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晚,一场直播活动在文学界备受关注。《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做客“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畅谈“我的文学之路”。这次直播活动是纯文学杂志《人民文学》首次尝试以“带货”形式出现在顶流主播的直播间,也是直播间首次“全程只卖一份文学杂志”。

整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895万,最高同时在线70多万人,获得上亿次点赞。有统计称,4个小时内,《人民文学》杂志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甚至在24日零点过后,还有读者陆续下单。这一成绩,也突破了单品图书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单场图书销量最高1000万的纪录。

时代在变,文学刊物要面对“订户消失”的困境

《人民文学》于1949年10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第一任主编是茅盾。毛泽东为创刊号题词:“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梁晓声与蔡崇达都是《人民文学》的作者。年过古稀的梁晓声已在《人民文学》发表过十多部/篇作品,而蔡崇达的中篇小说新作即将发在今年的《人民文学》上。

直播中,梁晓声与蔡崇达与读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文学经历。

梁晓声直言,文学非常像一个有光的隧道,当人们穿过隧道,从另一端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光了。“你也可以想象文学是花,我们(写作者)就像采蜜的蜜蜂或者蝴蝶,当我们采到了蜜,又会把文学的花蜜传播给更多的人。”

施战军坦言,时代变了,各大文学刊物都要面对“订户消失”的困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像梁晓声老师他们发表新作,我们的邮局订户非常多,读者上百万。有时我们会感慨,今天仿佛找不到过去的朋友了。”

“对《人民文学》而言,这场直播是一次‘寻亲’,我们希望让这本有75年历史的文学刊物和更多年轻人面对面,找到更多的读者朋友。”《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也是第一次走到了直播镜头之前。他直接为《人民文学》“吆喝”:“《人民文学》一年12期,全年订阅其实也就是十杯奶茶钱,大家也可以把这份文学杂志作为送给父母的一份新春礼物。”

在施战军看来,读者的阅读对文学工作者来说不仅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指引。“我们想知道今天的读者如何阅读、如何看待文学,我们在办刊过程中也能适时调整。我们希望在这个时代把文学刊物办得像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样辉煌。”

“坚守文学阵地的人,在这里‘寻亲’。”在直播最后,董宇辉说,“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段岁月,一本杂志,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具有情感的承载功能。你会在收到杂志的那一天欢欣鼓舞,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然后津津乐道地把其中的精彩片段讲给身边的人。”

“你不仅仅是读者,你是我们应该感恩的推广者。”在直播中,作家梁晓声数次拉住董宇辉的手。

一位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感叹:“做梦都没想到,作家访谈能吸引这么多观众,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0万+。上次文学这么火,还是闪闪发光的八十年代。”

光明网评论表示,在诸多给文学期刊开出的药方中,不断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能力和驾驭能力,打造期刊品牌经营路线是绕不过去的点。但直接引入直播界的头部品牌,却是这次直播得以点爆的原因。

作家徐兆寿:董宇辉正好是文学通往大众的最好媒介

当天直播间的火热情形,给守在直播间的众多文学专业人士和数量巨大的文学读者打了一针“兴奋剂”。 正如中国作家网发表评论称,《人民文学》走进直播间,是文学主动求新求变之举,显示出文学广泛挖掘寻找读者的能力以及破圈的力度。

如何看待董宇辉带货《人民文学》杂志背后的现实与启示?

“当媒介发生变化的时候,作为传道的文学,就应当要跟随媒介发生改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兆寿教授接受奔流新闻采访时表示,文学要始终与人相伴。直播带货是当下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文学自然要与其为伴,而不是束之高阁,导致文学呼吸困难。

徐兆寿认为,今天文学的传播方式已经从纸质媒介向视听媒介在转化,网上大量的直播文学课、朗诵和各种短视频,都在进行文学的传播。这些传播使文学向大众化方向倾斜,使文学重新走向大众。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一种新的方向,董宇辉恰好是最好的推荐官之一。他有文学修养,也有极大的文学热情,但又不是专业作家和研究专家,所以能与大众有共鸣。他正好是文学通往大众的最好媒介。

文艺评论家于涛:一次情投意合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文艺现象的观察者,在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涛看来,这场直播是《人民文学》与董宇辉的一次情投意合的双向奔赴

作为代表中国文学期刊最高水平的国家级标杆杂志,面对文学在大众文化中的位置已非“中心”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放下身段,积极应对,通过与新媒介、与流量的合作将自身置于一个大众视点之下,收获更多关注,以打出“高光”的方式更迅捷、更具话题性地匹配到文学作品的阅读者和文学的爱好者。

对于董宇辉来说,越是选择能够强化其个人差异化特质,为“与辉同行”新品牌打下更深烙印的直播产品,越是能够彰显其“稀缺性”。因此,“直播间不卖货,卖文学杂志”这样一个另类的商业行为,才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破圈,引发全社会对于文学现状和未来的讨论。

于涛认为,这样一次成功的直播是有其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董宇辉的个人形象、内在素质与文学的高适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文学》的这次直播首秀,真正让人振奋的不是亮眼的订阅数据,而是董宇辉这样一个被文学所滋养、又携带着文学力量、传播着文学价值的年轻人能够吸引、团结、引领如此多的年轻人热爱文化、追慕文学,向往、追求更具灵性的生命和生活,这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找到了围炉夜话的知心人

“收到了特别多感人的评论,贴心的嘱托,感动,感激,感恩!”1月26日,《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通过该杂志社官方视频号,向大家的关心、支持与厚爱表达了感谢。

他说:“这几天,‘与辉同行’在销售平台,销售我们的杂志,已经突破了十几万套,我们为这么多亲友们对我们的关心,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们多年的专注和精心,虔诚和挚爱的文学,终于找到了围炉夜话的知心人,你们就是。我们会认真编好刊物,用心的包装每一本杂志,做好售后,用努力来回报大家。也感谢俞老师,宇辉的支持。”

施战军表示,作为一家与新中国同龄的杂志,我们的文化底蕴和厚重内容积淀已久,可作为一个新媒体这支渠道上的新兵,我们的确有很多不足,我们要努力的、用心的,去解决大家提出的所有问题,希望大家能给予我们多一点点的包容,理解,我们会尽快完善所有的细节。他说,“《人民文学》杂志是中国作协主管主办的,她是人民的,她是文学的,她是你们的,是那个很广大很美好的‘我们’的。作为在新媒体刚刚上路的一个新手,我们需要大家提示、鞭策、理解、关怀,一起行稳致远。”

董宇辉在直播间再次回应读者

1月25日,董宇辉在直播间再次回应:“有的朋友说,《人民文学》杂志收到了。看到大家既然表示的这么多的共鸣和感谢,我一激动又联系了主编。我问他,读者都奔向杂志,杂志也能不能奔向读者?来个双向奔赴。他爽快地答应了。所以,在直播间下单的朋友,会有一个礼轻情谊重的小福利,会每个季度在给你发书的时候,随单寄个小书签,书签上有会有这期知名作家一些经典的文字。实事求是来说,它是很小一的一个东西,并不贵,但他在文学热爱者的眼中,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一句话,是能在人生的低谷时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能量。”

这几年,作家、学者进直播间卖书已不新鲜,梁晓声、阿来、毕淑敏、刘震云、马伯庸、易中天……仅在“东方甄选”里,走出文字、直面读者,重塑了卖书买书的模式。

文学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严肃文学领域或主动或被动都要面临“破圈”考验,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相融合,以一种更能抵达大众的形式进行传播。

一次直播并不能改变什么,那数万多个订单也许并不会被逐字阅读,但文学不会消失,他会以柔韧却顽强的力量突围,最终再一次找到他的存在方式。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徐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