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生同学,她结婚的时候我给了500块,我结婚的时候是电话通知她,发的电子请帖,但是她人没到,礼没到,也没有祝福。我就觉得有一点气不过,我就主动问她要了回来。”

1月26日,山西太原一名女子分享的这段经历冲上了热搜第一,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应该说类似的情况在新闻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这种事情,

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样未免太小气,他们的观点是,既然都已经给出去了,那无论如何也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毕竟是送礼,不是借钱。

但也有很多人不这样看,而是觉得礼尚往来这种事情是约定俗成的,并不是说我主动给你你就可以不还。

本身这两种观点并无对错,

然而考虑到近些年来份子钱金额越来越高,

在有些地方,哪怕一年到头来说不上几句话的亲戚朋友都要随200、500,关系稍微好点的就达到上千,特别要好的甚至要两三千。

一旦过年或者在婚礼“扎堆”的节假日,月薪2万都未必能随得起。

这样的情况下你再说什么“是送礼不是借钱”,

多少就有点耍流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说回份子钱这个话题,

应该说关于份子钱的话题已经够多了,

从前段时间的月薪5千随3千,

再到“月薪2万随不起份子”

再到关于年轻人拒绝随份子的争论,

总之,

一个自古以来的随份子习俗,

现在竟然已经成了不少人的烦恼之源。

这归根结底,还是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的激烈碰撞。

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份子钱,其实不过就是农业社会的一种集资方式而已。

旧时代的农业社会,我们都知道,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流动性也较低。大部分人普遍都被固定在一个区域内,彼此之间也相互熟识。

在这种情况下,每户人家每逢婚丧嫁娶这种重大时刻,便可以通过收份子钱这种方式,短时间内集合一大笔资金,从而渡过眼下的难关。

说的明确一点,这就是一种原始的借贷方式。

婚丧嫁娶,每户人家都无法避免,

熟人社会,人们相互监督,

你也无需担心随出去的份子不能收回。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生产力的大发展摧毁了旧时代的农业社会,社会原子化,人员高速流动。

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发达的金融业使得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次社会人口高速流动下,

也很难再像以往那个熟人社会下相互监督。

甚至婚丧嫁娶都不再被认为是必需。

这种情况下,随份子钱,这种传统的集资方式早已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土壤了。

现在能够存在也不过是历史惯性而已。

我们或许已经不是农民,也没有经历过一天农业社会,更没有从事过农业,但老祖宗在农业社会传下的习俗却依然还在指导着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套用课本上的一句话,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但终究还是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