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喜欢确定的东西,喜欢万变之中的不变,好掌握那些不变。于是,相对就成了低层次的东西,而绝对才是最高层面的东西。那么,从相对走向绝对是必然的吗?

当然不一定。很多人都活在相对的世界里,似乎无法超越相对性。就像人类定义一些物体一样,定义之后就算是作茧自缚了,不能逃脱名相之争,也不能逃脱物质和意识的争论。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绝对的?似乎寻找绝对并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很多科学家都想寻找相对之中的绝对属性,也都要在绝对属性中窥测“上帝的秘密”。被神学崇拜的上帝本身就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且是一种人们观念中的创造物,却被很多人信仰。其实,只是把某种不可理解的万能的绝对属性赋予了上帝这种形象,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形象。不过,还是有人相信上帝存在。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上帝就是那个绝对的存在,代表绝对属性,而不是相对属性。

其实,上帝也是相对存在的,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意识存在,也是人们观念的存在,具备相对属性。发现物理学三大力学定律的牛顿晚年要寻找恒星和行星之间的力,就是所谓的“上帝之力”,最终以失败告终。爱因斯坦曾经形容上帝用双手创世,一手持着变化原则,一手持着守恒原则。他同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只有变化才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仅有理性和悟性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献身科学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对于自然近乎“神性”的结构、秩序至深的敬仰和激赏。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对宇宙神圣性产生一定的敬仰,那种和谐、质朴、简洁、对称,不是人类能设计出来的,只有伟大的神才能创造。或者说,应该是超级智慧生物才能创造。物理学家曾经频频被物质具备的内在美和大自然既复杂又质朴的天性震惊和折服,以至于他们坚信,这种质朴性和优美性正是存在的基本特点。爱因斯坦坚信,探索的物质结构和系统越小,其原理就越简单一般,大自然统一的质朴性存在于一切复杂性中。于是,爱因斯坦把后半生投入物理学“统一场”的宏伟工程中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命能量和世俗代价,还谢绝了以色列总统的盛情邀约,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政治是暂时的,而方程是永远的。虽然没有完成“统一场”理论的构建,但爱因斯坦走上了从相对到绝对的历程,似乎要窥探上帝的秘密了。

人类都生活在相对的世界之中,不可能走向绝对。如果说死亡是永恒的,那么生命也是永恒的。可以把死亡和生命看成两种状态,只不过依照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无法窥测死亡的秘密,也无法破解宇宙永恒的秘密。人们更喜欢永恒不变的东西,而一切变动不居的东西似乎成了过眼烟云。结婚的喜欢“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用钻石的恒久代表爱情的恒久,其实只是一种形式,爱情并不会恒久,而是结婚之后就没有了。即便是历史也不是恒久的,而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又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似乎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沧海百年桑田,只能成为渔樵闲话。

相对于地球发展来说,宇宙就是永恒的,而且一定可以不断产生文明。只是,人类的发展速度有限,并不能走向永恒,也不可能靠近宇宙的永恒。人类只能生活在相对的属性之中,生活在有限的物质世界,却不能进入宇宙的永恒之中。如果宇宙的永恒被称为上帝,或者宇宙间的各种力量被称为上帝,那么人类将永远无法知道上帝的秘密。

人类认识到的最高境界并不是相对性,而是永恒属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能表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敬意和谦卑,而过度开采,似乎只能走向毁灭。永恒似乎成了宇宙中“第一推动力”,不属于哲学,也不属于政治,不为哪个阶级服务,也不具备世俗的功利心,超越民族和国家,超越功利和时空限制,只属于信仰,属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或许,从相对走向绝对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趋势,也是人类要掌握的某种途径。只是,相对性太过普遍,而绝对属性太过于稀少,或者说人们认为的绝对属性也是一种相对属性,只不过对于时间来说,具备相对性,而忽略了时间,似乎就可以显示出真正的绝对属性了。

其实,相对和绝对是事物的两级,就像道家说的阴和阳一样,独立存在,又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绝对隐藏在相对之中,相对也隐藏在绝对之中。从相对走向绝对不能成功,意味着人类的认知程度有限,并不具备探索绝对存在的能力。或许,以后会出现探索成果,只不过那时候,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超级文明的地步,也已经让人们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