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去村卫生室,大病去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成了尴尬的存在。

作者|苦杏仁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任是谁,都怕成为一枚弃子。作为一名医生,自然也不例外。

近些年来,虽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加持下,乡镇卫生院人气有了一定的回升,但不得不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人口大量流失,患者锐减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目前来说,在全国范围内,许多乡镇卫生院,无不陷入一种迷茫的尴尬境地。

患者量越来越少,医生越来越清闲,如果不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很难想象,基层医生会不会和基层教师一样,随着学校不断地关闭合并,人员分流。

那么,在这种普遍现象下,乡镇卫生院如何才能继续在基层医疗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基层医生又该如何发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成了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眼看年终了,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年终结算,盈利多的也都在计划着如何发放年终奖,唯独医疗单位,却在面临现实的尴尬和严峻的考验。

乡镇卫生院存在的短板

一、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匮乏,技术落后

业内人士都知道,因为乡镇卫生院属于差额供给单位,除了基本工资属于上级财政拨款以外,剩余部分,尚需要卫生院自负盈亏,从盈利中发放绩效工资。

但问题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都存在经费运行不足、仪器设备和人才相对滞后的问题,再加上有的乡镇卫生院地处偏远,很难满足广大病患者的就医需求,所以,很多患者宁愿舍近求远,也不愿意首选乡镇卫生院就医。

二、医学卫生人才流失,出现“医生荒”

人往高处走,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医学人才,都纷纷跳槽,宁愿放弃事业编制,也要到县一级医院做临时工,又或者应聘到私立医院,去挣取更高的收入。

于是,近些年来出现的基层医生荒,也成了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

三、基层医生都是多面手,身兼多职

正因为出现了“医生荒”,乡镇卫生院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于是,便出现了一名卫生院职工,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所以,清闲是相对的,多劳多得也是相对的。很多人感觉工作压力山大,收入和付出又不能成正比,所以产生心灰意冷、消极懈怠的想法,也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有运行得好的卫生院,也是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成下,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光。

有的卫生院,曾一度出现连续几个月职工工资发不下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有的卫生院,为了缓和压力和矛盾,通过裁员、清退临时人员等方式,试图挽回不利局面,但由此引起的社会反响,却又让他们始料不及,无所适从。

所以,难,的确很难,但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出路,这也是目前乡镇卫生院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据悉,近段时间,上级又发文,限制医院医疗设备的购进,乡镇卫生院试图通过改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条件的想法,无疑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无法实现了。

这样一来,就更加无法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相比拟了,也就无法通过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了。

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乡镇卫生院遭遇现实的发展瓶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要想走出这一现实的困境,就需要有所突破,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基层中医诊疗的特色疗法,来弥补现实的短板,获取更大的经营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让医院职工得到好处和实惠,看到希望,才能越来越好,未来可期。(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