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有43名社会办医疗机构医师成功晋升职称,其中正高7名,副高36名。

作者|肖湘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一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晋升高级职称了!

据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消息,2023年卫生技术人员申报高级技术职称综合评审和面试工作已完成。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共申报86名,有来自25家社会医疗机构的43名医师晋升成功,其中正高7名,副高36名,晋升通过率达50%。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显示,本次晋升成功的43名医务人员,不乏来自上海和睦家医院、上海嘉会医院、上海杨思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上海百汇医院、上海曜影医院、上海德达医院、上海美华妇儿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等知名民营医疗机构。

这向业界表明,上海医疗人才职称晋升之路对社会医疗机构已无障碍。事实上,近年来,在职称评审上,上海已经向民营医院逐步放开,已有不少民营医院医生实现职称晋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称晋升一直以来是医生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曾向“看医界”表示:“上海早在十几年前就开放社会医疗机构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晋升通道,对稳定社会办医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技术人才,改善社会医疗机构技术队伍人才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平对待社会医疗机构技术人才职称晋升的合理需求,开放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破解社会办医技术人才职称晋升的难题,上海的探索和做法让投入社会办医的中青年技术人才吃了‘定心丸’。”

据了解,上海一位知名医生集团创始医生的正高职称就是在民营医院执业时实现的。

一位业内人士向“看医界”表示,随着职称晋升政策上公立民营的一视同仁,民营医院医生职称晋升的机会将比公立医院大很多,因为竞争比较小。

这一点上海市一位知名三甲医院大医生颇有感触,由于当时科里的正高职称已经满额,虽然该医生是该科学术和临床上的绝对顶梁柱,而且在业界颇具威望,但也只能顶着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的头衔,只能等着老主任和一些老专家退休后,才晋升正高职称,并出任科主任。

而在一些高手云集的大三甲医院科室,不少副主任医师只能选择到其他医院寻求职称和职业发展途径。

如今,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出台,一批社会办医实力派入局,不仅在薪酬上能够让医生拿到阳光高收入,也在科研教学上获得主管部门及医学院校的青睐,一些民营医疗机构正在被纳入教学医院序列,民营医院大医生也将有更好的机会继续科研、教学事业。

附:关于牟志兵等43位同志取得卫生高级职称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