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板桥(1693-1765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因家在护城河边,河上又有桥,长大后他便自号“板桥”。他一生有两个卖画扬州的阶段,三十一岁时因为家贫,穷得发愁,于是选择了卖画扬州,谁料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后来无意中得到了资助后考取举人,继而考中进士,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期,郑燮以清正的为官作风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备受赞誉。在山东做了两任知县,共计12年。在任期间为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吏治文名,为时所重。然而他因饥荒时期擅自开粮仓赈灾,不幸遭到贪赃的诬告,最终罢官归家。去官后,仍然选择卖画扬州,名利双收。正是这一经历赢得了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美誉。其诗书画皆为扬州八怪之最,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板桥《兰竹石图》

水墨纸本 1764年作 184×102cm

北京保利 · 2023秋拍

板桥本色:以尺幅定义书画独特价值在板桥客居扬州时,据《板桥自叙》,诸多盐商巨贾“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为应对“来如雪片”的书画需求。郑板桥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67岁)在拙公和尚的建议下自定《润格》: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赌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幅《兰竹石图》为板桥于乾隆甲申1764年72岁所作。此图板桥画几丛兰花与竹叶相映,所绘竹石对比起早期更显老辣,墨竹越发清瘦劲健,竹间结构更为清晰。所绘竹叶在浓淡墨色不相互浸溶的基础上,淡墨竹叶墨色变化丰富,呈下部深、上部浅的特征。图绘两石,一高耸峻拔,一稳重敦实,兼施折带皴与小斧劈皴,表现出坚挺峭立的石质。

三根细竹,简瘦苍劲。从笔墨风格来看,与郑燮七十余岁作品中浓墨竹叶多呈焦笔渴墨之态,淡墨竹叶在一笔之中赋深浅墨色变化相符。题款中“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岩谷”的感触及“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的意境,让观者浑然置身其景,同时,可见兰草的内敛秀逸,俊美之风。郑燮一生致力于探索墨笔兰竹的绘画创作,在创作立意上突破了文人画自我表现的藩篱,主张通过感知自然万物反映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