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关于Berkeley Audio Design的一些介绍,基本上都会讲到当年的HDCD唱片,以及HDCD历史,又关于这部分的信息,我觉得也不必再做一次详细的介绍了,因为同类型的信息实在太多了。HDCD唱片在1995年正式推出,我记得当年推广HDCD唱片最给力的就是Reference Recording(RR)公司,公司创始人就是HDCD的开发人之一,甚至还创立了自己的HI-END音响品牌来支持HDCD唱片。而Berkeley Audio Design是HDCD另一个开发人Michael“Pflash” Pflaumer主导下创立的品牌。翻开家里的唱片柜,我还保留着一批RR公司的发烧录音,同时我也绝对相信国内的发烧友手上还保留着HDCD唱片。除了RR,还有Marco Polo、雨果、FIM(一听钟情)的一些CD专辑也使用了HDCD技术。当年我就是为了听到HDCD唱片而买了带HDCD解码功能的DAC。对比下来,HDCD唱片经过解码后的声音在动态和声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电路板安装在两个独立的空间,左边是电源,右边是DAC部分,而且机箱是一整块铝挖出来,一体形成方式制作,这是公认最发烧的机箱制作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背部,模拟输出部分同时提供平衡和非平衡接口,数字输入部分提供AES/EBU和S/PDIF。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本身没有电源开关,电源线接上就直接工作,目的就是让你常开,保持煲机状态,一直保持好声音

“原汤化原食”

要解锁HDCD全部音质,它几乎是唯一选择

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Berkeley Audio Design从第一款的Alpha DAC开始到当前旗舰型号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全部都支持HDCD解码功能,只是在用料上不再使用以前的PMD100、PMD200解码芯片,而是自己设计的数字滤波器,分别提供Fliter 1和Fliter 2两种模式。其中,Fliter 1正是针对HDCD而设计,包括1.16和1.24两组可选,据闻就是分别对应PMD100和PMD200。对于手上还保留着一定数量HDCD唱片的发烧友,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只要有了Berkeley Audio Design的DAC就能解锁HDCD唱片的全部音质。但要注意,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默认数字滤波模式是1.16,如果使用1.24数字滤波模式,模拟输出的输出电平会比1.16多出6dB。至于Fliter 2里面的2.16和2.24就是最小相位滤波器和最小预铃振滤波器。

HDCD只是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其中一项功能,其实它还自带MQA Render(MQA渲染器)功能,需要配合MQA解码的前段能对MQA CD(或音乐文档)进行解码。其实它就是类似于HDCD,也是通过编/解码技术,从经过编码的16bit/44.1kHz规格的数字音乐里面实现High-resolution Audio。相比起来,目前市面上还能买到MQA编码的CD唱片,网络也能找到一些MQA编码的数字音乐文件。因此还是MQA Render功能来得实用些。

自带音量控制,具备增益输出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模拟输出部分能够控制电平,而且还是带增益输出的。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默认音量级为25(屏幕上显示25),最高是60,此时在平衡输出端的最大输出电平为+18dBu,即6.15Vrms,54时为+12dBu,即3.1Vrms。使用非平衡输出时60时为3.25Vrms,54时为2Vrms。Berkeley Audio Design推荐使用比54再低一点。但我在实际使用上是直接把音量拉满,听起来更够劲。

在音量控制方面,步进精度为0.1dB。但同时两个声道也能独立调整增益,步进精度为0.05dB。对于追求到极致的发烧友,他们会要求在皇帝位上测到两只音箱的声压级完全一致,才能实现精准的声像定位,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这个功能做精确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ES/EBU和S/PDIF输入都有独立的隔离变压器,这是标准做法。至于后面独立安装的电路板就是锁相环电路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AC芯片采用Analog Device AD1955A的电路板就是锁相环电路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拟输出部分基于IC设计,而且IC的型号都被抹去

很纯粹的DAC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是一款很纯粹的DAC,不像当前的同类型产品一样自带USB Audio界面。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需要使用Alpha USB Series 2界面才能与电脑连接,Alpha USB Series 2界面需要另外购买。

从Berkeley Audio Design的角度看,这叫按需购买。如果只是听CD唱片作为所需,USB Audio界面根本用不上。到了某一天想接电脑玩PC HIFI,听High-resolution Audio音乐文档了,再增加一个USB Audio完事。从发烧角度看,两部分独立供电,减少干扰,两者之间有数字信号线连接,可以通过换线可以改变声音。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数字输入界面有三种,分别是光纤、S/PDIF和AES/EBU。其中,S/PDIF界面就使用BNC接口,而非RCA接口。我打开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顶盖观察内部的设计,AES/EBU和两组S/PDIF(BNC)各自都有一个对应的隔离变压器,这是最标准的设计方式。之后经过一块独立于主板的小电路板,这是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锁相环电路,电路上面还用上了两颗Crystek公司的超低相噪晶体振荡器,分别对应44.1kHz和48kHz采样率及其倍频采样率的数字音频信号。之后就是DAC芯片,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在这里使用1只Analog Device AD1955A立体声DAC芯片,DAC芯片的时钟信号也使用Crystek公司的超低相噪晶体振荡器提供。至于模拟音频部分就以IC为主,不过这些IC的型号全部被抹去,而供电部分是2组变压器负责供电。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所有的这些电路板都安装在一个一体成型的铝机箱里面,而且机箱非常厚重,这是发烧友公认最好的机箱制作方式,里面有划分为两个独立空间,一个是装电源线路,另一个装着DAC线路。在数字音频流支持方面,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最高支持24bit/384kHz PCM数字音频流,至于DSD方面,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本身不支持DSD,但真正要放出声音来没有任何难度,把DSD转换成PCM就能播了。Berkeley Audio Design给出的推荐就是使用JRiver Media Center播放/管理软件,使用软件内部的转换功能转换成PCM,最后由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做D/A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pha USB Series 2 USB Audio界面,这里面有一个细节,USB Audio接口的面板与机箱背面版有所区分,其实USB Audio的输入模块是跟机箱之间有物理隔离,目的是减少震动

与黑胶唱盘拉近距离

请恕我在这一期又把EMI发行的鲍尔特爵士指挥的《艾尔加第一交响乐》黑胶唱片和CD唱片出来试听对比,因为这是我听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时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在没有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到来之前,在我原来的音响系统里面,播放黑胶唱片和CD唱片之间的差距很大,黑胶唱片出来的声音密度明显,还有声场感比CD唱片好。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到来之后,用原来CD机自带的S/PDIF输出到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这样听下来声场一下子扩大了不少,高度和宽度大大拉开,中频密度大增,声音更饱满,而且低频更沉,但却变得干净,一下子跟黑胶唱片就拉近了距离。但细听之下,密度和声场还是有差异,黑胶唱片的声场宽度还是在左右两端的宽度上再拉宽一点。因此,我又想到了播放设备,也就是转盘部分。为此我把家里的Krell DT-10扛回办公室,它与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之间我就使用AES/EBU数字线连接,而且这根AES/EBU接线还是专业音频厂商Apogee定制的线材。经过这么调整,嘿!那就从此变得不一样。首先,声音可是四平八稳的,非常扎实的,声场的规模感进一步增加,特别纵深感方面,可以很明显察觉到声场往后推,声音的信息量更大了,而且耐听性变强了,特别是管乐的声音听起来不冲了,可以放心的加大音量听,这样才能很好的感受到交响乐磅礴大气的声场,以及强烈的动态对比。同时,也跟黑胶唱片播放出来的声音距离非常接近了。有朋友给我建议,甚至还能借出一台Eosteric P0转盘让我试试,它比我的DT-10要好得多,但很抱歉它太重了,也太贵了,我扛不动了。

听架子鼓录音,又狠又轻松

日本GML公司发行的《HI-FI鼓王》专辑是对系统重播要求极高的唱片,在当年的唱片内页里面也描述了这个录音的特点大致如此:鼓声之猛劲已经超越发烧友的想象力,Midbass的狠劲,低音的份量,铜拨声的定位与瞬变都好到令人口呆目瞪。说白了就是音效太狠了,而且一般发烧友不可能经常在家里听这专辑,否则邻居就过来投诉了,但在公司里面就不一样了,下班后其他同事,以及其他公司的员工回家,这时候听就可以尽情享受了。

这个专辑我主要听第5段“Polytonality”,我当时用的音箱是Perlisten S7t Limited Edtio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把音箱的声音重播效果进一步的解锁,铜拨声的金属质感太好了,清脆鲜活,质感强烈,细节很清晰,鼓声非常狠,声像大而不臃肿,也没有轰头的感觉,打出来充满狠劲,干净又利落,质感表现是实实在在的。还有第4段Popcorn City 88 Avenue,这段录音有点别扭,整个录音划分为四个部分,但却没有分段,总时长接近30分钟。对比起第5段,这段音乐并不爆棚,不是让人血脉沸腾的,而是让人放轻松的节奏,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出来的乐器质感是太真实了,定位也太清晰了,声音也太饱满了,音乐听起来也太有吸引力了,将近30分钟的音乐时长也能轻松的听下去了。

总结

声音大气,开放性高,听什么音乐都好听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声音大气,开放性高,这个高端器材的一个共有的鲜明特色,越往高端越是如此,否则只是售价高端而已。而且声音大气,开放性高的声音,其实听什么音乐都好听。听交响乐时,你能感受到非常磅礴的声场、非常强烈动态对比,以及非常扎实稳重的低音,这就是发烧友所追求的目标;听流行歌的时候,你能感受到非常带劲的节奏感,甚至能够跟随节奏扭动身躯,手舞足蹈,完全融入音乐里面……我感受深刻就是听Aaron Neville(发烧友称为“大粒墨”)演唱的Everybody Plays The Fool,这张EP专辑虽然平时很少听,但这次重新再听,声音实在漂亮,录音制作也实在漂亮,乐器的演奏生气勃勃,节奏感强烈,非常动听,特别是鼓声的打击感很强,而人声部分还十分的轻松自然,中低音部分的能量丰富,规模大,有包围感,但却很干净,完全没有累赘的感觉。

大气,开放性高的声音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开大音量听音乐,为什么呢?如果声音不够大气,开放性不够,动态上来了听起来却很压抑,不够轻松自然,声场小,音乐听起来就不好听了。相反声音一旦开放性高,而且大气,当开大音量后,动态上来时声音听起来依然轻松自然,不会感到压抑,同时声场会变得宽大,弱音细节也变得丰富起来,强弱对比更家鲜明,听起来就会觉得舒服,好听!

●参考价格:216000元

●咨询电话:86-754-89927132

●网址:www.maxdigit.com.cn

【影音中国 hdavchina.com】

微信公众平台回复“网站”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快速进入影音中国网手机版, 最新影音资讯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