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创业板跌破1600点,太惨了,从最高点下跌了55%,但是这和注册制次新股指数的跌幅比起来,简直算是牛市了。注册制次新股指数从最高点跌去了83%,这可是指数啊,并非是个股,这个指数里面有200多个成分股,这都能跌去83%,得有多惨烈!

注册制次新股指数成立于2020年8月25日,推出首日的最高点是1280点,此后就步入了漫漫“熊”途,2020年底,该指数跌至591点;2021年再次下跌23%,指数跌至455点;2022年继续下跌36%,指数跌至290点;2023年跌幅最小,只跌了4%,指数跌至277点,今年1月还没过完,已经跌了近20%,指数跌至223点,从成立之初的最高点下跌了83%,今天单日就下跌了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册制次新股指数暴跌83%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注册制发行的次新股最为惨烈,在过去的3年多跌得最狠,可谓是A股中最熊的指数,但是为什么是这些股票跌得最狠了?

根本原因是发行的市盈率太高了,而后期的业绩根本就跟不上,2020年注册制发行上市的股票有190只,首发市盈率中位数是40倍,上市当日或者前几天往往还会再炒作,股价最高会炒到发行价的两三倍,那么股价最高的时候往往就是首发市盈率的两三倍,这就奔着一两百倍估值去了。

如此高的估值,肯定会深度套牢一批资金,后面是没有资金敢去抄底的,因为套牢盘太大了,看看每只新股吧,刚上市的时候成交量非常大,大多数股票后面的价格会震荡走低,陷入漫长的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发行价会有那么高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介和企业都有高价发行的动力,发行价格越高,企业融资就越多,中介拿到的中介费和佣金就越多;第二是限售制度,比如一开始有75股,IPO发行25股, 75股是被限售的,大股东一般是36个月,其他股东一般是12个月,那么真正在流通的只有25股。

这会造成一个什么效果?那就是看似企业的市值很大,但是实际流通的并不多,尤其是对于那些盘中本身不大的股票,刚开始的流通市值就十几亿,很容易被炒作起来,稍微有个几亿资金就能搞得天翻地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在初期的高点接盘的资金来说(主要是散户),一旦跌幅超过三分之一就很难割肉了,跌到50%后就直接装死了,而对于原始股东来说,即便是一年后解禁,股票尽管已经跌了很多,但是一般都明显高于发行价,所以那个时候减持依然是大有赚头的。即便是大股东3年后解禁,由于业绩在三年中总会有点增长,所以股价一般也会在发行价附近。

以2020年为例,当年有432只股票IPO上市,但是直到今天,仅仅只有142只个股跌破发行价,占比仅仅33%,意味着三分之二的股票至今依然在发行价之上,那么这个时候三年期已经到了,大股东也解禁了,依然可以在很高的价位进行减持。

这就是为什么会高价发行,然后再炒作一下,因为这样一来对原始股东和大股东来说价值才能最大化,接盘的人跌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候,基本就是装死了,这是人性 ,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克服,那个时候你明知没什么希望了,但是就是无法抽身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个不好的预感 ,说句不太入耳的话,A股的散户太多了,那么高估值的发行价依然抢着去申购,如果没有散户的配合,高价发行也无法完成,你不能说这不是市场化定价吧,散户毕竟也是参与方之一,这两天又有两只股票上市,首发市盈率是29倍。

用一只今天刚上市的新股举例吧,北自科技,今天刚刚在上海主板上市,发行价是21元/股,发行市盈率是28倍,但是中签率只有0.04%,说明是需要抢购的,就这么个估值,依然有几百倍的认购,说明什么?说明高溢价发行依然有市场,散户自己就是参与定价的力量之一。再从募资角度来看,预计募资是6.5亿,而实际募资却高达8.63亿,整整比预计募资高出了2.1亿元,超出原始计划募资金额的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要说这个市场不好吧,新股还要靠抢,资金还能超募,你要说这个市场好吧,指数跌了3年了,再来看发行后的价格波动情况,开盘价就46元,是发行价的2倍多,盘中最高冲到55.8元,将近是发行价的3倍,这个时候的估值不得奔着100倍去了啊,最后的收盘价格是46.4元/股,滚动市盈率是47倍,而行业市盈率仅仅26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市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只能说什么样的土壤开什么样的花,也不能都怪大股东和中介吧,没有散户的配合,价格也是无法形成的。

如果国家不出台强力的政策,这次在注册制大背景下,散户会脱一层皮,这也算是一种投资者教育吧。

有个俗语不是这么说的吗?人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现实教育。

这里说的散户也包括我自己,也无可克服人性的弱点,该走的时候不走,就是被锚定了,五十步笑百步。

美股曾经也有很多散户,但是最后没有了,到底是怎么没的?一想到这里就有冒冷汗,好在我仓位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