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一群特种工程兵一头扎进涪陵深山,隐姓埋名潜心打造国之重器。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又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战友情值得传颂?刚刚在重庆涪陵亮相的这场演出,希望能给出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9日晚,反映"三线建设"的沉浸式演出《洞见816》在816工程景区完成了首演。接下来,该演出将作为驻场演出在该景区持续同广大游客见面。

众所周知,位于涪陵的816工程,是19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中的典型性工程,同时更是一座绕不过去的精神丰碑。自2002年解密后,816工程已逐步成为我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成为游客了解核工业和三线建设历史的重要窗口。《洞见816》沉浸式演出,正是依托该工程所建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讲述了老战士李江川重回故地,找寻弟弟李海洋的故事。

在演出中,观众跟随李江川穿越回到了开凿816洞体的时代,通过集结、奋战、打洞、牺牲、宣誓等一系列故事,详细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科技工作者先后历时18年建设816的奋斗历程,全方位展现新中国建设者的革命精神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洞见816》从创作、筹备到排练、演出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洞见816》的编剧及总导演王华告诉记者,主创们希望通过该剧向当年的革命建设者致敬,用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视角回望历史,用艺术感染观众,让他们回到那个炙热的时代,深切地感受当年三线建设的激情、悲壮和震撼。王华还特别提到,《洞见816》的一部分演职人员为退伍军人,他们将真切实际的参军感受融入了表演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当年参与过三线建设的代表也受邀观看了首演,陈怀文就是其中一员。在受邀分享建设故事时,陈怀文不禁潸然落泪,"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就是当年三线建设的真实写照,感谢这场演出让我重温了战友情,看完后久久不能忘怀,要感谢祖国和人民记住这段历史,没有忘记我们!"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