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玄武门之战,那么唐高祖李渊就不会那么早禅位,唐朝第二位皇帝可能庙号还是太宗,但名字却可能不是世民而是建成。

在演义小说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全靠瓦岗英雄相助,但是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的玄武门之变中,唐朝公爵级别的“瓦岗七雄”一个都没有出现在现场,他们神秘“消失”的原因很复杂,探讨他们消失的复杂原因,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人幕后策划,有人隔岸观火,而秦琼程咬金的态度,史书的记载也令人难以捉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末唐初群雄并起,十八家反王、三十六路烟尘是说少了:我们细看《旧唐书》和《新唐书》就会发现,当年揭竿而起的绿林好汉和拥兵割据的军阀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动静闹得最大的,就是太原留守李渊、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江都通守王世充、瓦岗翟让李密、世代务农的窦建德。

与评书和演义小说不同,正史中的宇文化及在篡弑之前的官爵并不高,也没有儿子叫宇文成都,他原本连当奸臣、权臣的资格都没有,隋炀帝也很不待见他:“大业初,炀帝幸榆林,化及与弟智(将作少监)及违禁与突厥交市。帝大怒,囚之数月,还至青门外,欲斩之而后入城,解衣辫发(斩首前的准备),以公主故(杨广长女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久之乃释,并智及并赐述(宇文述,三及之父)为奴。述薨后,炀帝追忆之,遂起化及为右屯卫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文化及虽然没有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那样勇猛的儿子,但却曾差点歼灭瓦岗军,要不是秦琼力挽狂澜,李密就被踏为肉泥了:“密与化及大战于黎阳童山,为流矢所中,堕马闷绝。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

秦琼字叔宝,《旧唐书》称字而不直呼其名,是一种特别的尊重,李密字玄邃、徐世勣字懋功,但史书都是直呼其名。

正史中的秦琼比演义小说写得厉害,甚至极有可能是隋末唐初第一猛将,尉迟敬德归唐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为被秦王李世民围困于介休城而走投无路,其二为被秦琼生擒后为活命而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尉迟敬德也是凌烟阁功臣,跟李世民的关系很密切,所以后世写史,会淡化一些他的败绩,但是有秦琼后人墓志铭显示,尉迟敬德确实是被秦琼生擒活捉了——尉迟敬德与秦琼联姻后长了一辈(秦琼之子娶了尉迟敬德孙女),如果生擒是假,是不会写进墓志铭的。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都不像隋唐英雄系列小说写的那样又黑有壮还有点憨憨,他们在玄武门之变前后,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智慧,并没有像魏征那样站错队。

在玄武门之变前,瓦岗旧将魏征帮建成元吉出主意,要借出征之机做掉瓦岗旧将秦琼程咬金(必杀名单上秦琼排名第一),程咬金则悄悄劝说李世民早拿主意做掉大哥建成四弟元吉(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生有四个嫡子,老三为玄霸,字大德)。

玄武门之变验证了瓦岗英雄的政治智慧,我们很高兴地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拿着刀枪在玄武门前杀红眼的,李世民一方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建成元吉一方是薛万彻(贞观十八年娶李世民之妹丹阳公主为妻,后因参与房遗爱谋反而于永徽四年被唐高宗李治处死)、谢叔方、冯立,背后出主意的魏征和程咬金都没有冲在第一线,秦琼更是不见踪影,徐世勣(当时已经赐姓改名为李世勣,后避太宗名讳而称李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君集并不是瓦岗英雄,他一直是秦王府的人,也从未当过梁上君子,更不会轻功。史料中出身于瓦岗军的唐初公爵至少有七位,这七位瓦岗英雄都没有去玄武门,所以太子建成的谋主魏征也没受到任何处罚,反而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来聊一聊这七位瓦岗英雄哪一位更聪明智慧。这七位瓦岗英雄,分别是侍中、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以下均按生前最高官爵介绍),洛州都督、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左屯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勣,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琼,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右武卫将军、濮阳郡公吴黑闼。

我们细看隋唐史料,就会发现这七位瓦岗英雄出身的唐朝公爵,只有秦琼与程咬金、牛进达、吴黑闼是一伙的,李勣、张亮、魏征之间连起码的战友之情都没有,不但在玄武门之变中立场不同,后来又互相攻讦势同水火,张亮于贞观二十年被杀的时候,李勣正因大败薛延陀而备受荣宠,但他并没有出面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亮在瓦岗军的时候就是李勣部下,后来又跟李勣一起投唐,他得到李世民信任,也是李勣推荐的:“军中有谋反者,亮告之,密(李密)以为至诚,署(代理,干得好就正任)骠骑将军,隶于徐勣;勣以黎阳归,亮颇佐佑之。后房玄龄、李勣以亮倜傥有智谋,荐之于太宗,引为秦府车骑将军。渐蒙顾遇,委以心膂。

瓦岗七雄中,最不聪明而又假装聪明,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就是这个瓦岗骠骑、秦王车骑:他举报侯君集而升任刑部尚书,后又被人举报谋反而被绑赴刑场。

与张亮截然相反,牛进达和吴黑闼就是紧跟秦琼脚步,不显山不露水,一步步熬到了十六位大将军和郡公官爵,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最后都获得了很不错的追赠和谥号(一为忠,一为壮),并且都陪葬昭陵,最后也没与秦琼程咬金分开——他们加入唐军,也是程咬金建议、秦琼拍板,在两军阵前从容离开王世充的,王世充的千军万马,没有一人敢拦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牛进达吴黑闼善始善终,程咬金的结局也是相当美满,这位李世民的亲家成了唐初战场常青树,七十高龄以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相当于一军元帅)的身份,带着苏定方(前军总管,相当于正印先锋官)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

老程最后一战打赢了,但并没有获得全胜,很多人都认为程大帅是贪财抢钱而忘了追击敌人,但是遍观史书以史为鉴,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做法用意极深且十分高明:程咬金已经受封上柱国(跟秦琼一样,都是顶级勋位,不同的是秦琼的上柱国是杀出来的,老程只是在玄武门之变前说了一句话就得到了)、开国公(唐朝国公称号前有开国两字就尊崇),儿子娶了现任皇帝的姐姐(清河公主李敬比唐高宗李治大四岁),如果再立下大功,该受到怎样的封赏?如果李治认为自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赏赐程咬金,结果又会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老程的见好就收相比,李勣和魏征的做法如何评价,读者诸君自有公论,笔者总认为这二人过于聪明,或者说是聪明外露,反倒不算真聪明了:魏征一辈子的头上都悬着一把刀,李勣差点被灭门,倒是“不太聪明”的程咬金,活得又滋润又快活,说他屠灭达恒笃城就是贪图那点金银,估计谁也不会相信,所以李治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个处分,根本就没有提追缴战利品的事儿。

程咬金聪明,秦琼则是智慧,我们细看唐朝公爵中的瓦岗七雄,肯定会有很多感悟,尤其是玄武门之变,更是可以称作一块试金石:在您看来,瓦岗七雄中的第一智者,是秦琼还是程咬金?哪一位瓦岗英雄智勇双全?魏征和李勣、张亮的经验教训,应该怎样总结和汲取、学习?如果秦琼不在玄武门之变后称病十二年直到薨逝,其结果又将如何?